追书网 > 武侠仙侠 > 侠盗魏六 > 第九回 方知天涯若比邻 群英聚会

?

  上回说到魏六刚刚将四个小孩救下,就见一大汉用长枪将巨石挑落崖下。他对其甚是佩服,正欲上前搭话,却见那大汉扔掉长枪大步走来,向魏六躬身施了一礼。并且声音如同打雷般大声称谢道:“若非英雄仗义相救,这几个劣徒今日性命休矣!李化龙代他们谢过救命之恩。”

  魏六一见赶紧双手将大汉扶住,口中谦让道:“兄台快休如此,见义勇为,扶危救困,乃我辈习武之人份内之事,况且刚才也只是举手之劳,岂敢当得兄台如此大礼。哦!原来这几个孩子是令高足,怪不得小小年纪不但胆量过人而且还深通这些攻守之道。这正是名师出高徒,强将手下无弱兵呀!佩服,佩服。”说完双手伸出了大拇指。

  “英雄客气了,此事对于你来说,只是举手之劳,可对于他们来讲那就是恩同再造。在下大西沟李化龙。这四个孩子以前都是孤儿,我见他们根骨与天赋还算不错,便留在身边收作徒弟,将我这些上不得台面的三脚猫本事传授于他们,实在是误人子弟.刚才若非你抢救及时,我可就要抱恨终身了,敢问英雄尊姓大名,仙乡何处?”

  魏六双手抱拳道:“原来我们却是近邻,在下邀童来村魏六,有幸得见兄台真是三生有幸。”

  李化龙一听,顿时口中不由自主地发出了一声惊呼,又用双目将魏六浑身上下仔细打量了一遍后开口道:“哎呀!原来你就是大名鼎鼎的“飞毛腿”魏六,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还请恕罪。你的大名在方圆百里那可是如皓月当空,似沉雷贯耳。久慕大名只恨无缘拜识,今天总算老天眷顾,让我得偿夙愿。你们几个还愣着干什么!还不快快上前拜谢救命之恩。”李华龙见那四个劫后余生的孩子从惊惧中回复过来后,走到自己身边忙对他们吩咐道。

  魏六见状,赶紧将正要行礼的四个孩子拦住,口中直道:“休要多礼,休要多礼……”最后在李化龙的坚持下,四个孩子推金山倒玉柱,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响头方才作罢。然后,李化龙让四个徒弟先行离去,他自己则坐下跟魏六攀谈了起来。

  原来,李化龙乃盂县上社镇大西沟村人.自幼便臂力惊人,且声音奇大,说话如同打雷。后随名师习得惊人武艺,不但十八般兵器,马上步下样样精通.更兼内力惊人,可单手举鼎,惯使一杆镔铁长枪,两把朴刀,舞起来是密不透风,泼水不入。

  李化龙艺成下山后,结识了黄沙口的一名落第秀才,后又经这名秀才引荐认识了一些曾经跟随李闯王的义军将士,每日挥拳抡棒习练武艺。由于他生性豪爽,为人仗义,四方豪杰都慕名来投,很快他的队伍便壮大了。他们将队伍拉到大西沟的山上安营扎寨,整日操练兵马,打造军械,试制火炮,等待时机成熟,以图大事,也不负这身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学成的武艺。

  李化龙对魏六超凡入圣的轻功,也是佩服的五体投地。二人好似上山虎遇下山虎,云中龙遇雾中龙,顿生惺惺相惜,相见恨晚之感。当李化龙知道魏六此行的意图后,哈哈大笑道:“这可真是走得早不如赶得巧,你今天是房子破了问瓦匠————找对人了。我与他二人相交莫逆,英雄既是我辈中人,亦不相瞒。”说完话,他将上衣脱下来,露出了虬结的肌肉。魏六奇怪李化龙何以脱衣服,一看,原来李化龙的身上纹了一条张牙舞爪,择人而噬的赤龙。那条赤龙从他的后背一直绕到前胸,腾云驾雾纹的栩栩如生。

  李华龙见魏六看的直发愣,便道:“英雄可知阳曲县的傅山先生?”魏六叹口气道:“在下久慕青主先生大名,知其为天下文坛泰斗,百年不遇之奇才。此公集书画医于一身,有字不如诗,诗不如画,画不如医,医不如人之誉,更是位重情重义,从一而终的奇男子,乃百姓心中的一位圣人。我也尝思拜谒,若能蒙先生垂青,指点一二,终生受用不尽。奈何命薄如斯,深以为憾也!”

  李华龙道:“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休怪我放肆称你一声兄弟。你之所言甚是,李自成攻陷太原后,傅山先生便跟母亲转徙于平定、寿阳、忻州等地。从此先生便身穿红色道袍,再也没有换过。满清鞑靼攻占北京后,叫我们剃发梳辫子,先生更是以道士的身份留长发,穿朱衣,以表对明朝的忠贞与对满清的反抗。这正是要知雪后松节操,可与梅花一样坚。我也是在前年夏天傅山先生来盂县时才认识他的,我一见先生惊为天人,自愿随侍左右,执鞭坠镫以供驱使。我身上这条赤龙便是傅山先生所纹,我原名李自喜,先生为我纹了此龙后始更名为李化龙。先生临别时要我暗中联络四方豪杰待时而动,等时机便成熟之时,只待先生一声令下,一起揭竿而起,驱除鞑虏,还我河山。”

  李化龙见魏六听得入神,穿好衣服后,继续道:“后来黄沙口那秀才又对我讲,那些历代的当政者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故意编撰的一些封建迷信的思想,在百姓心目中已是根深蒂固。他们受这些思想的毒害,认为谁当了皇帝便是紫徽星下界的真命天子,不到万不得已,谁也不敢反抗。要想让他们跟着起事,必须先将他们心中的这个结解开。

  我觉得他所言有理,便按照他出得主意,先用血将我身上纹着的这条龙染成赤色。然后在一天中午睡到一座庙中的地上,过了几个时辰,秀才领着众人来庙中找我。我看到他们推开庙门,便紧闭双眼,口中直说呓语。秀才将我“推醒”后,我口中直呼:“神仙慢走,神仙慢走……”众人惊问其故,我脱下衣服让众人看我身上纹得龙,又对他们道:“刚才在庙中睡得迷迷糊糊,忽见从门口进来一位老神仙,他不由分说便在我的身上纹了这条龙,并且对我说,这条龙乃赤色代表火得,乃是一条神龙,可以自由游动,等龙头转到我胸脯上时,便是清廷灭亡,明室复兴之时。”

  众人一听自然信以为真,虽然我一再叮嘱他们不可泄露“天机”,但此事一夜之间就传开了。于是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神,来投奔我们的人也越来越多。其中也不乏奇人异士,你所欲拜访之千里眼与顺风耳二人也在其中。他们为了反清大业,一直不辞辛劳,四处奔走,联络各地的奇人异士。并定于明年的四月十五,在藏山古祠南端的南天门相聚,共谋大计。我近日闻得西烟镇亦有几位异人,本领高强,见义勇为,乃我辈侠义中人。本欲亲赴西烟镇一趟,请他们明年四月十五南天门相聚。今天既遇兄弟,俗话说能者多劳,就烦兄弟辛苦一趟,去往西烟镇,请他们同赴南天门之会,届时兄弟欲见之人俱会到场,你我不见不散。”

  魏六一拍胸脯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区区小事,小弟岂敢言累,兄长但请放心,大丈夫一诺千金,决不相负,明年这英雄大会上你我弟兄再会。”说完二人抱拳互施一礼,互道珍重,然后分道扬镳,各奔东西。

  古人将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谓之知心;声气相求者谓之知音;总称相知。二人萍水相逢,推心置腹一番交谈顿成知音,一来是意气相投,二来是缘分使然。

  在那混乱的年代,人心不古,纵是亲戚朋友也是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彼此之间尔虞我诈,相互利用。正如诗中所云: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重交不深。纵使然诺暂相许,终是悠悠行路心。但有的人为了一句承诺,上刀山下火海,赴汤蹈火,万死不辞。这就是侠客与世俗之人的不同之处,他们所重的是一个“义”字。

  第二天,魏六一大早便动身赶往西烟镇。那西烟镇由于土地宽广,土层又厚,是以纵使遇上灾荒之年,家家也不愁温饱,在当时是盂县最富裕的地方。当魏六走到一户人家的院墙外时,一下给愣住了。

  原来这里正有十几个人在热火朝天地砌院墙。普通人家的院墙一般用泥坯或石头砌四五尺高,即使是有钱的人家也不过砌两米高的砖墙。可这家的围墙已然砌了三丈多高,那些瓦匠们还在不停的往上加砖。下面站着一个年近花甲,体形微胖的富态老者,想来当是此宅的主人,正在指手画脚地指挥那些匠人加紧砌墙。魏六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心想:这家人家到底在砌院墙还是城墙?我活了这么大,走过的地方也不少,还没见过这么高的院墙呢!真是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看来其中定有缘故,何不上前探个究竟。他打定主意上前向老者深施一礼道:“老人家这院墙准备砌多高呀?”

  那老者答道:“现在已砌了三丈六尺高了,再砌四五尺吧。”

  魏六又问道:“不知老人家作何生计?莫非得罪了什么厉害的仇家,怕人寻仇才将院墙砌成这么高?”

  那老人叹口气道:“看客人亦是良善之人,也不相瞒,老朽从祖上继承了薄田六七十亩,蒙祖上余荫,虽不富裕,却也衣食无忧。先父生前也做过生意,但他常说商人分几种:与人有利与己亦有利者乃是大商;与人无利与己有利者乃是小商;与人有利与己无利者乃是非商;损人之利而于己有利者乃是奸商。他老人家一再告诫家人,即使不能做大商也决不可做奸商,赚那昧良心的钱。须知暗室欺心,神目如电,不报本身也祸延子孙矣。先父仙逝后,老朽不善经商便弃商在家,守着这几亩薄田,虚度光阴。平日里静坐常思自己过,闲谈勿论他人非;遇事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谨记退一步天高地阔,让三分心平气和;亲戚邻里也从无争吵,更勿论仇家了。只因近闻人言:邀童来村出了一个叫魏六的窃贼,此人神通广大,能飞檐走壁,盗行甚是猖獗。老朽寻思年年防旱,夜夜防贼,未雨绸缪,方保万全。纵使那魏六再有本事,也不能从四丈高的墙上翻进来。”

  魏六听了心中大乐,暗道;这才是当着和尚骂秃子,肯定是那些被我惩治过的恶人造谣中伤的结果。他不动声色地对老者道:“有道是眼见尚有假,耳听必有虚。老丈也只是道听途说,未可全信。在下却听人说那魏六专偷贪官污吏与豪强恶霸,他不但不偷普通百姓,反而用偷来的钱救济穷苦之人。人常说平生不做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老丈既与他无冤无仇,又是善良之人,他肯定不会来偷你家的。再说你砌这墙也是瞎子点灯————白费蜡。像你这围墙连我魏七也挡不住,何况是那魏六!哈哈哈······”说着提气轻身,一式一鹤冲天纵起三丈六七尺高,然后右脚尖抵左脚背,借此一点之力身子又笔直向上升起两丈多高,然后如一片树叶轻轻飘下坐落墙头。这下可把老者与那些工匠们惊呆了,一个个愣在那里回不过神来。

  魏六哈哈大笑道:“修高墙,喂乖狗,不如五湖四海交朋友呀!哈,哈,哈……”

  那老者回过神来灵机一动想:真是千算万算不如苍天一算,欲拒吊睛虎来了白额虫。除了魏六,谁还能有此本事?此人定是魏六无疑。忙吩咐匠人停止砌墙,自己则上前一步一躬到地,忙不迭地赔罪道:“小老儿有眼不识泰山,不知英雄便是魏六,都怪我人老糊涂,道听途说,对英雄多有不敬,您大人不计小人过,宰相肚里能撑船,千万恕罪……”

  魏六飘身下墙将那老者扶住道:“老丈休要害怕,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况老丈误听传言,先入为主乃是情理中的事,晚辈岂敢见怪。我不但不偷你家的,以后若遇恶人相扰,你就说魏六是你的朋友。”

  老者喜从天降,拉着魏六道:“恭敬不如从命,那老朽就厚颜高攀了,快随老朽蜗居用饭。”

  魏六虽百般推辞,但见老者出于至诚,不忍拂了他的好意,便随其用过饭菜,然后告辞而去。

  藏山古祠位于盂县城北20公里处,自从“智伯献钟”仇犹国灭亡后,始归了晋国的版图。晋景公时权臣屠岸贾为了独揽大权,费尽心机铲除异己,其中最大的眼中钉,肉中刺便是位居三公之列的赵盾一门。经过无数次的策划,屠岸贾终于借着山体倒塌,洪水成灾的机会将赵氏一门三百多口押赴刑场,铸成了这一被称为中国古代十大悲剧之一的千古奇冤

  那赵氏一门世代忠烈,深受朝中百官敬重,但朝中大臣也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虽然同情赵家,但苦于屠岸贾把持朝政,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一家老幼押赴刑场。具有忠义正直之心的公孙杵舁和程婴等八位义士(其中有一位女子),眼见搭救赵家无望,为了保全赵门的唯一骨血,公孙杵舁等七人舍命程婴舍子换孤,终于将赵氏孤儿赵武救离虎口。

  程婴恐屠岸贾知道真相后斩草除根,便只身带着赵氏孤儿赵武来此山中藏匿,过了十五年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猕鹿为友的野人生活,待孤儿长大成人后方报的此血海深仇。等屠岸贾受诛,赵氏一门沉冤昭雪后,程婴兑现了自己的诺言,拔剑自刎与其他七位义士相聚于地下,演绎了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八义图》。

  赵武回到朝野后,向景公上奏为了颂扬这几位忠义之士,将此山改成“藏山”,并修建庙宇以为纪念。

  赵氏孤儿赵武死后一灵升天,被玉皇大帝赐封为灵感大王,命他掌管人间风雨。他的神灵回归藏山后,数次显灵庇佑周围的村民。从此,盂县境内风调雨顺,四时平安。人们感激他的庇佑之情,自发筹集资金加盖庙宇,四时祭祀。

  藏山古祠风景秀丽,景色怡人,有“藏山十景”之称的龙凤松,梳洗楼,文子祠,藏孤洞,黑龙潭,黑龙池,钟鼓楼,滴水岩,饮马池,湃水洞等多处可供人游览的古迹。

  刘禹锡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由于藏山灵感大王有求必应,十分灵验,宋、金时朝廷都曾下旨敕封,并且拨银修葺重建,元明两朝也曾修建。祠内遗有不少文人墨客游览之时,一时才情大动,奋笔挥毫而留下的墨宝。

  但是历经明代二百多年的岁月摧残,风吹日晒雨淋,这座信徒们心中的“圣地”,如今早已是残垣断壁,破败不堪。正是:千年古祠没人修,狼狈凋零倒更休。猛风吹裂珈蓝面,大雨浇坏佛像头。金刚跌损随洒扫,土地无房夜不收。更有一般堪叹处,铜钟着地没悬楼。

  由于人们受几千年来“孔圣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影响,大都敬重儒人,对这些文人墨客留下的真迹,也看得异常神圣之故。是以每年来此处进香的人们,都会拿墨汁将这里所留下的诗词对联重新描摹一遍,以表达对这些前辈先贤的仰慕之情。这样一来反倒与那些古老的建筑形成鲜明的对比,很不相称。

  这其中有明朝蔡可行在藏山牌楼上题的对联:正气薄天何尔尔,精忠贯日自夫夫。

  明朝史文焕在文子祠正殿题的对联:赵氏长延,死难存孤,百年获礼士尊贤之报;盂民永赖,弥菑捍患,万世荷忠诚孝子之功。及他在梳洗楼旁的石壁上亲题的:穹窿峻拔,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正殿的墙壁上有无名氏题的一首绝句:游罢各处游宝殿,宝殿景致美亦然。全盂山寺数第一,好比北京万寿山。

  西配殿有北宋苏、黄、米、蔡“四大书法家”之一的鲁直和尚黄庭坚的七律诗:此君倾盖如故旧,骨相清奇清且秀。程婴杵臼立孤难,伯夷叔齐采薇瘦。和南宋丞相文天祥的五言绝句:祖逖山河志,程婴社稷功。身谋百年事,宇宙浩无穷。

  在八义祠外面,左右两边的松木柱子上镂有明朝唐岱题的一副对联:报主心悬秋日赤,捐躯血染晓枫红。

  八义祠内的墙壁上绘有讲述这八位义士忠义之举的壁画,正中留有金代何师常(祖籍南阳)题的:《题公孙程二公祠》。诗云:杵臼程婴二丈夫,双祠爱自两城偶。森森络斛秋林古,惨惨西南棘冢孤。计匿就诛忠莫及,告成自杀烈应无。须知后志图经粗,此事昭然失与拘。

  在藏孤洞外的青石岩壁上锲刻着曾官拜左都御史的张琦(明代温池人)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乳穴天然秀色钟,羊山道绕碧山重。穹碑岁久苔痕蚀,古殿春深树影封。春障千年留庙祠,黄粱十亩任僧舂。闲中著屐寻幽境,疑是云间第一峰。

  农历四月十五是孤儿诞辰,每年的这天,那些信奉神佛的人们都会来藏山古祠进香还愿,取神水,“抱孩子”。

  虽然兵荒马乱,但今年四月十五进香还愿的人仍是不少。与往年所不同的是来了几十个高矮胖瘦不等背刀挎剑的中年人。他们不带香烛供品,也不进正殿烧香磕头,径直向南天门走去,而且眨眼工夫就上了山顶。香客们虽然觉得这伙人来的奇怪,但这年月世道混乱,人们都抱着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谁也没心思理这闲事。

  赶往南天门的这些人,便是魏六和李化龙等一干抗清复明的英雄豪杰。他们相互拱手施礼后,便都在正中间矗立的一方一丈多高的巨石前席地而坐。这方巨石通体发白,长八尺宽有两米,上面锲刻着三首七律。这三首诗乃是姊妹篇,是明代成化年间进士,武宗时曾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兼太子太保的乔宇(乐平人)所作。字体银钩铁划,刚劲有力,入石三分,足见其书法之精。《游藏山三首》(一)、两崖云起涧西东,庙貌长留烈士风。仇国遗墟秋草碧,晋山残黛晚霞红。存孤事重功何伟,食报恩深祀不空。况有英灵彰岁祷,高名千古播寰中。(二)、遥访名山晋鄙东,我来非是为观风。云屏半展雪峰翠,石鼎旋开霜叶红。岩畔洞深苔匝地,林间磴远树盘空。当时忠义俱陈迹,感慨都归乘史中。(三)、怪石何年自海东,巉岩一窍敞天风。云开螮蝀光垂白,日照珊瑚影倒红。愿借香飘餐灏气,谁使神斧凿高空。藏山龙洞称三晋,合遗名题洞府中。

  众人正感坐得无聊之时,李化龙站起来一抱拳道:“诸位英雄,现在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现在先生还未到场,我等也闲着无事,在座的都是身怀绝技的内外家高手,何妨各自露上一手绝技为此会助兴,也为后世留一段佳话,不知列位意下如何?”众人齐声道好。

  李化龙接着道:“既然如此,那兄弟就抛砖引玉先行献丑了。”说完,他几步跨到一块高有五尺,重逾千斤,形如碌碡的圆柱形大石旁站定。然后双腿下蹲成马步,气沉丹田,运劲于双臂,一声如雷大吼“起”,将那千斤巨石举了起来,接着高举过顶向前走了十几步,轻轻放到地下。而他自己面不红气不喘,真是楚霸王再世,李元霸重生,众人齐声欢呼喝彩。

  这时站起一个四旬左右的汉子。他身穿黑色长衫,一张黄焦焦的马脸,嘴边留着两撇棱角胡,白布高腰袜子,足上一双元宝鞋,左手提着一把铁算盘,慢吞吞地迈着八字步走到大石前,对众人道:“兄弟没别的本事,只是掌下有几斤蛮力。”说着挥掌劈向巨石的一角,那巨石的一角应掌而落形同刀削。

  这时又站出一个和他年龄相仿的人来。那人发如乱草,一张瘦脸如同黄鼠,就像大病初愈,身上穿了一件污臭不堪的青布单褂。他弯腰捡起劈落地下的石头,双手握着,一阵揉搓,一会功夫竟然将石头捏碎搓成石粉,从手中纷纷落下,人群中顿时发出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魏六告诉李化龙这二人便是从西烟镇请来的高手,一个叫“铁算盘”钱通,一个是“鹰爪王”梅天松。

  正在众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施展自己的平生绝学之时,突听有人大声道:“从北面向这里飞过一头鹰来,身上还戴着铃铛,肯定是猎户豢养的猎鹰。”

  魏六听了甚觉奇怪,心想:凭自己这份听力都没有听到一点响动,他又是怎么知道的?莫非是……他边想边向人群中看去,见那说话之人身高在五尺开外,长得不胖不瘦,年纪大约在三十六七左右。一张国字脸,丹凤眼卧蚕眉,鼻似悬胆,一对大得出奇的耳朵,耳垂几乎垂至肩上,颌下留着三寸多长泼刺刺黑深深的浓密的短髯,嘴角有一颗榆钱大的黑痣。此时正微闭双目,盘膝坐在地上,双手置于丹田结成修炼的印结,身子一动不动,挺得笔直。好像这里发生的一切均与他无关似的,只是那双大耳朵却在不停地颤动。

  李化龙见魏六的情形,心中自是了然,忙低声对魏六道:“这便是你上次欲拜访的“顺风耳”——宋报国。”又指着顺风耳旁边坐着的一位四十出头的汉子道:“那个是“千里眼”——钱尽忠,这二人一向形影相随,他们今天也是来见青主先生的,我等俱是同道中人,自当肝胆相照相互扶持。他们对你也是仰慕的很,早有结交之心,只恨无缘相见,今天既然在此相遇,自当与他们结交一番。等此间事了,我再领你与他们相叙。”

  魏六听了忙将视线移向千里眼,见其长得高大魁梧,一张胖呼呼的圆脸,宽额头高鼻梁,浓眉如帚。一双棱角分明的大眼睛清澈明亮,嘴角噙着笑容,给人一种和善的感觉。

  魏六正看得入神,忽听空中传来一声嘹亮的鹰啼。他抬头向天空看去,果然空中有一只飞鸟由北向南向他们所在之处飞来,由于距离尚远看的不太清楚。

  这时却见那千里眼,从地上站起来对众人道:“老宋说的没错,这鹰果然是猎户养的猎鹰,右腿上拴着一个铜铃铛。”众人只觉得如同天方夜谭,匪夷所思,也不便争论,顿时全场鸦雀无声,陷入一片沉寂。

  魏六见众人都在展露自己的平生绝技,一时觉得技痒,同时也激起了他骨子里的争强好胜之心。待那鹰飞到众人头顶上方时,魏六从地上捡了粒石子捏在右手,挫身一纵,身形扶摇拔起,宛若鹰隼一头,荡空激射。凌空左脚尖抵右脚背,又向上拔起二丈多高。同时右手石子脱手而出,向那头鹰激射而去,不偏不倚正中那鹰的左腿。那鹰受了伤一声尖叫划破长空,向下急速坠落。魏六又一个横移正好将那鹰接住,再使个寒蝉移枝的身法,一个抛物线之势飘落在那块巨石上。这几个动作干净利落,一气呵成,顿时赢得一片掌声。

  众人围过来一看,那鹰的右腿上果然拴着一个铜铃铛,都被三人的神功惊呆了。李化龙双手合十,声音发颤道:“苍天有眼,明室当兴,夷狄当驱,有此三人加上先生的神机妙算,何愁大事不成……”

  这时上来一个年纪不过十六七岁的男孩,一头乱发,满脸油腻,身上那件衣衫七钉八补,又破又脏,腰间束着一条烂草绳,脚下光秃秃的没有袜子,穿着一双破草鞋,像个邋邋遢遢的小要饭。一张脸又黄又瘦就像三天没有吃饭,可是两颗眼珠却是熠熠生光。他向众人打个问讯道:“哪位是李化龙,李大侠?”

  李化龙越众而出道:“在下便是李化龙,不知小兄弟有何见教?”那小孩忙从怀中掏出一封书信交给李化龙道:“我叫蛟儿,奉傅老先生之命将此信转交于李大侠,恐路上发生意外,故扮做小叫花,幸不辱命。”说完跟众人抱拳作别。

  李化龙看完信后,神情严肃地对众人讲出一番话来。正是:龟游水面分开绿,鹤立松梢点破青。

  原来,江浙一带有几位与先生齐名,在文坛久享声誉,德高望重的名士。他们心存明室,立誓抗清复明。清廷知道他们在民间与士林的声望,若能收归己用,定可慑服天下文人,便派人召他们去北京做官。可他们心中不知新世界,一心只念旧山河。均以年老体衰不能胜任为由,拒绝赴京。这几人是:黄宗義,字梨洲,浙江余姚人士。顾炎武,字亭林,江苏昆山人士。吕留良,号晚村,浙江崇德人士。查士标,号二瞻先生,浙江人,(跟其族弟查伊璜)二人俱是书画名家。

  这些人都与南明的“桂王”朱由榔(永历皇帝史称明昭宗)暗中有联系。半年前由于“福王”与“鲁王”祸起阋墙,导致江浙一带乱作一团。百姓口中传着“官职贱如狗,都督满街走。相公只爱钱,皇帝单吃酒。”最终相继为清廷所灭。如今南明仅剩桂王一系在江浙云贵一带苦撑。他们派人给傅山送来书信说;“桂王欲派总兵官宋谦,前往北方负责秘密联络抗清义士。知道傅山先生的民族气节

  与其在民间与士林中的威望。是以邀傅山先生前往江浙,共谋抗清大计。”

  傅山先生想;蛇无头不走,鸟无羽不飞。如果四方豪杰各自为阵,那将是一盘散沙,会被清廷各个击破,难以成功。只有各路豪杰结成同盟,推举一位德高望重且智勇双全的人出来,发号施令,周密部署才能成功。“桂王”乃明室正宗,先皇后裔,自己作为明朝遗民,自当尊其号令,供其驱使,于是他决定前往。

  傅山先生还在信中叮嘱李化龙:眼下形势严峻,清廷的密探鹰爪无孔不入,为防机密泄露,让众人先行归家做好准备,待他从南方归来,再行举事。并且先生还为藏山古祠写了一首诗,一副对联,让蛟儿一并带来。

  李化龙说完将诗和对联让众人观看。等传到魏六手上时,他怀着激动的心情接过,边看边轻声诵读起来。

  原来这副对联与诗各写在一张纸笺上,对联是:赵文千载享血食;孟方三日荐馨香。

  诗云:藏山藏在九原东,神路双双谡谡风。雾嶂几层宫霍鲜。霜苔三色绿黄红。当年难易人徒说,满壁丹青画不空。忠在晋家山亦敬,南峰一笏面楼中。

  魏六看完后,暗自将傅山先生的字体与巨石上的字体作了一番比较,觉得先生的书法较乔宇更胜一筹。自语道:“好一个傅山先生,真不愧是当代文坛泰斗,北方书法第一人。果真是笔力猷劲有力,有龙蛇之势,非常人所能及也。人道他字不如诗,诗不如画,画不如医,医不如人。如今字诗已见,却不知这画与医又达到何种境界?可惜无缘得见,真乃一大憾事也!”他磋叹之余,更加剧了对傅山先生的仰慕与拜谒之心。

  李化龙等众人看完后,往高处一站,大声对众人道:“不知列位意下如何?”

  众人听后齐声道:“先生吩咐,我等岂敢不遵。”于是众人三三两两相继离去。

  魏六和李化龙正准备过去与千里眼,顺风耳二人相见,却见这俩人已笑呵呵地并肩向这边走来。到了跟前边向魏六与李化龙打招呼边抱拳施礼,魏六见状,赶紧还礼。

  李化龙边还礼边开口道:“二位来的正好,我正准备过去找你们。来先给你们介绍一位朋友……”

  千里眼右手一摆,打断李化龙的话道:“你先别说,让我猜一猜。嗯!如果我没猜错的话,想必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飞毛腿——魏六,魏老弟吧。”

  魏六含笑道:“不敢当,正是小弟,我对二兄心仪已久,只恨无缘瞻荆,今日得见真是三生有幸。适间见二兄展露绝技,方知盛名之下无虚士,千里眼,顺风耳果然名不虚传,令小弟好生佩服。”

  千里眼哈哈一笑道:“兄弟过谦了,我俩这点三脚猫的本事,哪里能跟你这家喻户晓童叟皆知的飞毛腿——魏六相比。”说着对魏六双手竖起了大拇指。然后他又扭头对顺风耳道:“老宋,今天一见方知魏老弟果真是丰神俊逸,气宇轩昂人中龙凤。比传说的有过之而无不及,真是闻名不如见面,见面胜似闻名。像咱哥俩……”

  顺风耳右手摩挲着颌下的短髯,打断他的话道:“你们俩就别互相吹捧了,我们总不能一直站在这里等着喝西北风吧。”

  李化龙也笑着接口道:“宋兄所言极是,我的肚里也早就唱开空城计了。我们难得相聚,今天我带你们去个好去处,咱们不醉不归喝个痛快。”说完也不待众人答应,口中一声“走”,便率先向山下飞奔而去……

  众人跟着李化龙一路飞驰,走了足有二十里地,才在一片杨柳掩映的小院落前停下脚步。李化龙回头看了一眼面现不耐的众人,用手一指院门前挑着的一面写有一个大大的“酒”字的布幡,呵呵一笑道:“喏!到了!就是这里,我们进去吧。”说完一摆手带头走了进去。

  店主人是个六十多岁的老头,一见李化龙脸上现出激动之色,正欲上前答话,但是扫了眼店中喝酒的几个汉子后,脸上马上回复了平静。他向李化龙使了个眼色道:“抱歉这里已经坐满了,几位请里边坐吧。”又冲里面喝道:“老婆子,来客人了,里面招呼着。”“好嘞”

  话音刚落,就见门帘起处出来一位满脸皱纹的老妇人。那老妇人对众人道:“四位客官里面请。”说完便领着众人进了里面一个一间大的房间。

  李化龙对老妇人道:“我们有事要谈,你先给来两坛酒,上几个小菜。”

  老妇人刚出去一会,便一手托着一坛酒走了进来,后面跟着一个小厮端着几道小菜。放下酒菜后,老妇人对李化龙道:“你们先慢用,我就在外面,有事就唤我。”说完领着小厮走了出去,顺便将门带住。

  魏六见这老妇人双手托了两坛酒,胳膊不往下垂,腰也不弯,走起路也没发出一点声音,心中大奇,眼睛一直盯着门口在看。

  李化龙一见,忙对众人道:“这夫妻俩都是自己人,手下也都有几下子。这里是我们的一个秘密联络点,由于这里每天来往的人多,便于收集情报,打探消息,而这夫妻俩不但功夫不错,且做事谨慎持重,便让他们来这里管理这个酒店,负责情报的收集与发送,我们有时也会来这里聚会议事。”

  魏六听了连声赞道:“兄长果然是心思慎密有远见,能够未雨绸缪,不愧是傅山先生倚重之人。”

  李化龙谦让道:“兄弟你就别捧我了,我一个粗人,只知打打杀杀,哪里想到这些,这些都是先生预先安排的。别净顾着说话,来!边喝边聊。”说完左手抱起一坛酒来,随手拍开泥封,坛盖一揭,一股香洌的酒味扑了出来,顿时满室飘香……

  席间众人除了议论抗清大事,便谈论一些江湖见闻及拳脚兵器,甚是畅快。众人问起魏六眼下有何打算,魏六道:“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小弟想到外面转转,既能增加阅历,还可结识一些见义勇为惩强扶弱的英雄好汉。不知三位兄长有何打算?”

  千里眼道:“我和老宋已经商量过,也想出去走走,既然你也有此想法,那便结伴而行,路上也不寂寞。”顺风耳点了点头,然后用手一指李化龙有点惋惜地道:“他是不能跟我们同去的。”

  李化龙接口道:“钱兄说的是,我们所谋之事非比寻常,容不得一丝闪失,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前几日有几个闯王的旧部托人寄信于我,想与我们联合起来,共抗清廷。过几天我得亲自去一趟,若能成功,则又添一大助力。今天这顿酒权当为你们饯行。来!祝你们一路顺风!干……”说完从座上站起来,端起大碗,一仰脖子“咕咚、咕咚”喝了下去。喝完用手抹了下嘴角的酒渍,将空碗朝三人一亮。三人也都离座而起,道了声“干”然后端起碗来一口喝了下去……

  魏六回到家中将此事告知母亲,母亲虽然不忍与他分离,但为了他的宏图大志,远大抱负,只得含泪为他收拾行装,送他登程。

  这正是:游子天涯路,高堂万里心。

  临行频把袂,鱼雁莫浮沉。

(https://www.biquya.net/id18637/1127232.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