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武侠仙侠 > 侠盗魏六 > 第八回 始信海内存知己,陌路相逢

?

  举世皆肉眼,谁能别其珍?所以英雄士,碌碌多凐沦。

  这首诗叹的是英雄未济之时,混身市井之中,未遇慧眼识英雄之人,整日庸庸碌碌与寻常人无异。

  话说魏六自从智盗库银惩治贪官之后,隐与家中,整日习练武艺,侍奉母亲,间或做一些侠义之举,却也平静。

  正当魏六安于市井之时,时局一时动荡开来。先是李自成率部推翻了朱家王朝,扯起了“大顺”的旗子,做起了皇帝。接着是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三尺龙泉向中原”,放满人入关,击败了闯王,攻陷北京城,成就了大清江山。

  清军初定中原烧杀淫掠无所不为。现有“扬州十日”与“嘉定三屠”,一时哀魂遍野,血流成河。攻陷北京后,为了巩固其统治,又开始“圈地”“剃发”“易服”“屠城”致使全国各地无辜百姓死者不计其数。正是血流好似长流水,头落犹如野地瓜,更加激化了满汉矛盾。所谓“官逼民反,逼上梁山”,继而全国各地大小不等的反青组织如雨后春笋林立无数,反清之风顿时在各地迅速蔓延开来。正是:剃发令朝下,相顾为发悲。三吴同时沸,纷纷起义师。

  此时魏六虽闲居家中,煞其对天下之事也有耳闻。清廷的暴行,激起了他的侠义之心,遂立志结交天下英雄豪杰,行侠九州,拯救天下苍生。

  一天他在路上听到一个令他振奋的消息,在盂县境内的梁家寨,出了两位奇人。一位姓钱,名尽忠,一位姓宋,名报国,俱是武艺高强,嫉恶如仇的英雄豪杰。

  梁家寨位于盂县县城往北,一百多里处,与五台,定襄,平山相接壤。这里的温泉更是历史悠久,远近闻名。

  据传:盘古开天辟地之时,浊气下沉为地,始有江河湖海,高山平地载于其上;清气上升为天,有日月星辰,缀于其上。那时太阳原有十个,热的人们没有活处,只能夜里出来干活,地里的庄家都干死了。后来,夏朝有位叫后羿的大王,他用神弓神箭,将太阳射落九个,只留下现在天上的这个太阳,为人类取暖照明。那太阳又称金乌,乃是一团真火。九个太阳射落后,分别落到地上的九条河中,化成了汤泉,又称阳泉。那九处汤泉分别是香冷泉,伴山泉,东合泉,潢山泉,孝安泉,广汾泉,汤泉,濯垢泉和温泉。

  这梁家寨温泉上起龙华河,下达澞沱河,直通海河。泉水一年四季如同烧沸一般,上面冒着蒸蒸热气。人们在这泉水中泡上一泡,不但神清气爽,精神焕发,而且可强身健体,祛除各种疾病,简直是妙处无穷,怪不得人们把它传为神泉。曾经有诗称赞这温泉道:“一气无冬夏,三秋永驻春。炎波如鼎沸,热浪倾汤新。分溜滞禾稼,停流荡俗尘。涓涓珠泪泛,滚滚玉团津。润滑原非酿,清平还自温。瑞祥天地秀,造化乃天真。佳人洗处冰肌滑,涤荡尘烦玉体新”。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这盂县也因为有这神水的滋润了,地灵人杰,出了无数的英雄豪杰…….

  钱尽忠在深山学艺时曾机缘巧合,在一处山谷中遇到一处神奇的山泉水。他用这种山泉水洗过眼后眼力奇佳,更兼能夜中视物,如同白昼,简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有人曾跟钱尽忠打过赌,白天将一根银针扔到地里,深夜跟他一起来到地里,让他寻针。那天晚上正好是阴天,天空中没有月亮,但他竟然如玉皇大帝附体—通神了,一会儿就将针找到了。这件事越传越神,以后人们就不再唤他的姓名,而改称他为“千里眼”了。

  宋报国双耳奇大,自幼随异人深山学艺,练就了武林中失传已久,人们只在传说中听过的“千耳通”“唇读术”和“腹语功”。精通唇读术的人,站在远处只要观察别人谈话时口型的变化就会知道他们谈话的内容。如果在人多的场合,而你只能将机密话语告诉其中一人时,这就用到了腹语功。发功者嘴不动,通过收缩腹腔,用内力将声音传到某个人耳中,而旁人毫无觉察。千耳通是更高深一层的佛门内功,只有内功练至化境的武林人士才可修炼此神功。如施展千耳通相隔几十里,双方可以互相交谈,简直是匪夷所思!所以人们也改称宋报国为“顺风耳”。

  这二人一向孟不离焦,焦不离孟,形影相随,专爱打抱不平,除暴安良。魏六想:此二人乃绝佳的谍报人选,若能与他们联手何愁大事不成?于是决定去拜访一番。他打定主意便向二人的住处飞奔而去。他一路疾走,很快便到了风坡山脚下。

  风坡山原名金坡山,西起上社村,一路向东蜿蜒盘旋,直抵河北省的夏口,多少年来一直流传着一个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

  很久以前,上社村有个叫李大的人,由于家里穷,一直给地主家当长工。后来他在风坡山脚下开了二亩荒地种上了西瓜,并在瓜地边上搭了个窝棚,自己也搬来瓜地住。人们都说旱枣涝西瓜,那年正好雨水多,西瓜长势喜人,李大也整天高兴的合不拢嘴,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一日,时值三伏,有个衣着褴褛,一瘸一拐的老人路过李大的瓜地。他砸吧了砸吧干裂的嘴唇对李大道:“老大哥,我口渴难忍,你给我舀碗水喝吧!”李大看着面前这个老人,觉得十分可怜。便从瓜地里摘了个大西瓜,切开放到这个老人面前道:“这西瓜既解渴又去暑,你吃了再上路吧。”老人吃着有甜又沙的西瓜,口中不住啧啧称赞,吃完瓜谢过李大就上路了。

  俗话说:三伏的天,小孩的脸,说变就变。老人刚走了一个时辰,突然,天昏地暗,刮起了大风,接着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大雨倾盆而至。

  一会儿,鸡蛋打的冰雹从天上砸了下来,直将瓜地砸的一片狼藉。等雨过天晴后,李大看着二亩西瓜毁于一旦,心如刀绞,放声大哭。口中还呢喃着直叹自己人穷命也穷,到手的钱财也成空。

  李大正哭着,突然,一个西瓜闪着金光向他脚下滚来。他一看,顿时愣住了,原来这是个金瓜。上面还刻着几行字:“一颗大西瓜,赠予好心人。瓜砸风坡山,便可得金银。”李大高兴地一蹦多高,高呼:“苍天有眼!恶有恶报,善有善报;命里该你穷,拾块金子化成铜;命里该你富,拾张白纸变成布······”

  第二天李大抱着金瓜上了风坡山,将金瓜向山壁用力砸去,随着一声巨响,他的面前猛然出现了一个很深的山洞。他进了山洞一看,满洞生光,只见山洞里的四周整齐的堆放着黄澄澄的金条和金砖。中间还安着一盘金磨子,有一头金牛正在不停地拉着磨子磨金豆子,连金牛拉的屎,尿的尿也都是金的。

  李大怀疑自己是在做梦,揉了揉眼睛,才知这一切都是真的,不由喜极而泣。但他不是一个贪婪的人,取了几根金条,包了些金豆子就往洞外走。等他出来后,洞口又自动封上了,而那个金瓜还完好无损的放在洞口,他便抱上金瓜回了家。

  从此,李大就不再种西瓜了,回到了上社村买了块地,盖了五间瓦房,过上了富裕的生活。这真是有了登时壮,没了干焦乱。但他并非忘本的人,看到哪家日子穷的不能过,就给上一两颗金豆子。别人问他金豆子是哪里来的,他是个老实人,不会说谎,自是麻袋里倒西瓜—全倒了出来。人们劝他再去山洞中取点金子,他却道:“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为人不可过于贪婪,否则定遭天谴。”

  这件事传开后,人们将这座山改称金坡山,并在山脚下竖了块石碑,刻了金坡山三个字。过了十几年后,有个对天文地理,阴阳八卦都精通的南蛮子路过风坡山。他看到那块石碑后,到山上观察了一番,知道山中藏有宝藏,顿时起了贪念.但苦于不知取宝的方法,只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最后终于想出了一条妙计。

  南蛮子以口渴讨水为由,到了一个老婆婆家里,跟老婆婆天南地北地聊了起来,最后说起了金坡山。那老婆婆一个乡下人,自然不懂得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为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于是便将她知道的,一五一十地全部讲了出来出来。南蛮子问清了李大的住处后,便按老婆婆告诉的位置,找到了李大家。

  南蛮子对李大说自己从远方来,走累了又没钱住店,希望李大能让他在家住上一宿,李大自然不会拒绝。为了让南蛮子休息好,吃过晚饭,李大便与南蛮子,早早上床睡觉了。到了半夜,南蛮子听着李大鼾声如雷,悄悄爬了起来,到处寻找,终于在神龛前找到了那个金瓜。

  原来,李大从金洞回来后就将金瓜放到神龛前供起来了。南蛮子抱着金瓜,一路飞奔到了金坡山,便迫不及待地将金瓜向山壁砸去。山洞开了后里面的情形跟李大见到的一样,只是南蛮子可不像李大知足。他取了好多金条和金豆子以后想:即使拿的金子再多也有花完的时候,如果将金牛牵回去,让它每天磨金豆子,那可就取之不尽,用之不完了。

  南蛮子想到这里,就牵上金牛往外走。刚走到洞口,看到李大手中抱着那颗金瓜,像一尊天神,站在洞口外面,对他怒目而视。他做贼心虚,还没想好用什么办法对付李大,李大已举起手中金瓜向他身上砸去。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响声,洞口封住了,南蛮子被埋进了山洞,永远与金子作伴去了。这才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第二天,李大召集了几个年轻人,将碑砸碎,并告诫人们以后莫信直中直,须防人不仁。从此以后,山洞再也没有开过,人们为了怕再有坏人盗宝,便又将此山改为风坡山。

  抗日战争时期,占据盂县的日本鬼子不知怎么知道了这件事,便派了一个小队的鬼子在风坡山修筑炮楼,并请来了一些地质专家,计划炸山取宝。但是人算不如天算,他们机关算尽,最终还是没有得逞,灰溜溜的滚回了日本。这正是:人心不足蛇吞象,贪心不足吞太阳。

  闲言少叙,书归正传。且说魏六为了能够早点见到“千里眼”与“顺风耳”二人,一路疾驰不敢耽搁。纵使到了这座曾令无数贪婪之人发狂乃至不惜丧命的“宝山”——风坡山下,也未多作停留。对于山上那美丽的景色也是恍若未见,只是驻足向山上瞅了几眼,便继续向前赶去。可是又走了几里地,到了一段山路拐弯处时,却不得不停下了脚步。

  原来前面这段山路,不但宽度不足五尺,崎岖不平,而且右面靠着山壁,左面是深达数丈的陡崖,胆小的人往下一看就能吓瘫在地上。但令人意外的是在这狭窄的山路上,竟然有四个十来岁的男孩在玩耍嬉戏,他们在这段山路上用碎石块从山壁至断崖处横垒了一座三尺多高,二尺多宽的“城池”。

  别看这几个孩子岁数不大,但这座“城池”却修得像模像样。正中间留了一尺多宽的地方当做城门洞,外面立了两块薄石板充作“城门”。城门上方放了一块石板搭在两边的“城墙”上。石板上面垒得石头比其他地方的高,权充城楼。又在上面插了三根树枝,这是代表城池上的大旗,这正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这四个孩子则是俩人一组分成两组,俩人手中各拿一根三尺多长的木棍,在城门前“攻城”。另俩人每人手中握着一根带着枝丫的四尺来长的树枝在城墙上面守御。

  魏六走过来时,双方正各奋神威“战”得不可开交.哪里会留意有人向他们走来,而魏六要想从这里过去,只有从他们修得这座城池上面跨过去。

  魏六正要运起轻功,悄悄从这几个孩子头上穿过去,可是当他看清这几个孩子“攻城”的情形时,不由心中大奇。姑且不论这几个孩子,竟敢将这等险地当做“战场”,胆量有多大。单说他们虽然是在玩耍嬉戏攻城,但是他们却异常的投入,仿佛是率领着千军万马在进行着一场殊死搏杀。进攻的一方使尽各种手段,勇往直前。而守城的一方则沉着应战,寸步不让。更让魏六惊奇的是,这几个孩子不但攻守得法,进退有序,而且口中也在叫喊着一些攻城的方法和术语,仿佛是在比试兵法战略。

  魏六心想:这些攻城与守御之法,岂是这些乳臭未干的小孩该知道的,分明是有人专门传授过他们,却不知他们的师父是谁?能教出这等出色的弟子,想来定是一位高人。这时他又想起了七岁拜相的甘罗,十二岁挂帅的周瑜。这几个孩子若是培养得当,将来定是几员智勇双全的名将...…他边看边想着心思,看到精彩处不由脱口赞道:“这真是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令我等五尺之躯深感汗颜呀……”

  他的叹声惊动了激战中的四人,攻城的两个小孩扭头看了魏六一眼,其中一个个头略矮的小孩不高兴地嚷道:“你起什么哄!没看到我们在攻城吗?还不到一边歇着去,若打扰了我们的正事,有你好瞧的!”边说还将他的小拳头在空中挥了两圈。说完便不再搭理魏六,继续忙着攻打。

  魏六被小孩弄得哭笑不得,想不到自己一根指头都能捻死的小家伙竟然在鲁班门前耍斧头,威胁开自己了。

  另一个岁数稍大点也是攻城的小孩,见先前那小孩冲撞了魏六。竟模仿大人的口气对魏六致歉道:“先生不要生气,他就是这火爆脾气。你大人有大量,别跟他一般见识,我代他向你赔罪。”说完还鞠了一躬。

  先前那小孩见自己的伙伴竟然胳膊肘往外拐,当着外人的面指责自己的不是。狠狠得剐了自己的伙伴一眼,然后气鼓鼓地哼了一声,赌气不再说话。魏六被这二人逗得笑了出来,他自然不会跟这些小孩计较。

  稍大点的小孩见魏六笑了,继续道:“先生你先别急,稍等一会,我们攻下城池后,打开城门送你出关……”

  这时,守御城池的小孩却打断了他的话,说道:“我看你的本事都练到嘴上去了,也不怕风大闪了你的舌头。”说完又冲魏六道:“先生勿急,等我们将他们的这次进攻打退,便送你出城。他们呀是程咬金的徒弟,就那三斧头厉害,等那股狠劲一过,就霜打的茄子——蔫了。”他说完朝攻城的两小孩扮了个鬼脸,挑衅地道:“两位,我说的没错吧?嘻嘻,哈哈……”

  “哼,我看你是啄木鸟投胎——功夫都在嘴上。别逞口舌之利,有本事咱们手底下见真章,大战三百回合。”

  “我看你是不到黄河心不死,将你的浑身解数使出来,我全部接着。”

  这时,一直未曾开口的小孩道:“你们都别吵了,诗中云:杀一是为恶,杀万是为雄,杀得万中万,方为雄中雄。一个人武艺再强,又能杀得多少敌人。像管仲、乐毅、徐茂公、苗光义、诸葛亮都不会武艺照样运筹帷幄,指挥千军万马。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而不是争强斗狠,妄逞匹夫之勇。”

  其余三个小孩道:“那你说今天怎么比试?”

  “我们今天是君子动口不动手,比试兵法战略,攻守之道。我守的这座城池,中间用三七灰土夯实,里外再贴上条石城砖,坚固异常。城内粮草充足,武器不缺且将士一心,你们怎样能攻下我的城池?”

  “我可以白天轮流派兵佯攻,晚上派掘子队将地道挖至城下,然后装上火药将城墙炸塌。”

  “我在城墙根埋下几十口大缸,你只要临近城墙,我便会听到,到时,我从里面横挖一些地道将你的地道截断。还可引城中的水过来,灌进地道中将地道冲塌。或者将干草浇上硫磺点着后扔进地道将你的人马熏倒……”

  “我可以用围三缺一之法将你的城池围住,然后在外面用土石筑一座土坡超过你的城墙然后从土坡上向城内进攻。”

  “若是我的城外有几十丈宽的护城河呢?”

  “那我便派水鬼在晚上从水中潜入城墙下,将城墙外面包着的砖挖掉,再将上游河中的水引来,将你的城墙冲塌。”

  魏六见这几个小孩停止了攻城而改为口战,便向后退了几步,在一块比较干净的石头上坐下,看这四人孙庞斗智谁能胜,楚汉争锋哪个强?

  谁知,过了几分钟,忽听山上传来一阵隆隆的响声。同时他头顶上方也伴随着“唰唰”的响声,不住往下掉一些碎石和泥沙。

  魏六觉得情况有异,疾将双手向地上一拍,借助这股反弹之力,将身子纵起有一人多高。看清上面的情况后,双腿一伸落到地上。原来正有一块磨盘大的石头从山上向这里滚下来。他从前也遇到过这种由于夏天雨水冲刷,泥土松动,而导致山石崩塌滚落的事情,所以也并不惊慌。只是由于习武之人自我保护意识与对紧急情况的应变能力强于常人甚多的缘故。身子下意识地疾速后退了有十几丈远脱离了危险区。

  可是,当他看到那四个小孩时,顿时惊出了一身冷汗。此时那四个小孩尚在全神贯注地“战斗”,浑然不知大祸将至。魏六心中大急,心想救人要紧,忙施展“燕子三抄水”的上乘轻功“嗖嗖嗖”向那几个小孩掠去。说时迟哪时快,几步到了跟前,身子并不往下落,双手一探,一手抓俩个孩子,然后施展“梯云纵”身子笔直拔高三四米。又使一式“移形换位”,硬生生将身子向后移了五六米。这几个动作一气呵成,恰到好处,真是会者不难,难者不会。这时那磨盘大石已然滚到孩子们刚才站立之处,真是一步之差,险到极点。孩子们吓得放声大哭,他也兀自惊出一身冷汗,心中暗道“侥幸”。

  有句话道:没有打虎艺,不敢上高山;不是擒龙手,不敢下大洋。这句话此时用在魏六身上最为合适。也只有他这等不但身怀绝世神功,更兼有“泰山崩于面前不惊,黄河决口与眼前不怕”的超凡定力的奇人才能够做到。换成旁人只有跟这几个孩子一起葬身石下,同为齑粉矣!只落得个欲救他人,反伤自己,母亲伤心,仇人欢喜的悲惨下场。

  魏六身子刚刚着地,就见刚才几个孩子所立之处如同“瞬移”般出现了一个身材魁梧的彪形大汉。那大汉有三十多岁年纪,身高在七尺开外,面似银盆,颌下微须,双目硕大炯炯有神,浓眉如帚,两眉间有五六寸宽。生得膀大腰圆,肩宽背厚。穿了一件对襟白布夹袄,粗黑布裤子,赤脚着一双草鞋。双手持一杆一丈多长通身漆黑的镔铁点钢长枪,手上的青筋突起,往那里一站就好似一威风凛凛的大将军。正是:轩轩云霞气色,凛凛霜雪威凌。熊腰狮背势嶙增,燕额虎头雄俊。声如三春雷震,颌下微髯显威风,双眸朗炯如疏星,好似白描关圣。

  只见那大汉脚下呈八字站定,双手紧握长枪照准刚刚落地尚在继续滚动的磨盘大石用力挑去。同时口中发出一声大喝“起”,其声如春雷大绽,震得人双耳嗡嗡直响。声音刚落就见那磨盘大石被挑出足有七八丈远,向后面断崖落去。少顷,听得下面传来“咚”的一声巨响,跟着尘土飞扬,一群受惊的飞鸟尖叫着从崖下飞向空中,然后惊叫着向远处飞去。再观这大汉却面不红气不喘,只是手中的铁枪由于刚才用力过猛,已经弯成了弓形。

  魏六见了大惊,心想:虽然这大汉挑落巨石用的是一股巧劲,但是这样大的石头,再加上一路从山上滚下来的惯劲,若没有千把斤的力气别说挑动巨石了,只怕枪尖跟巨石一碰就会被撞飞,落得个轻则筋断骨折,重则丧命的下场。却不知此人是谁,竟然有此神力。山中出俊鹞,海内隐蛟龙,诚不我欺也!这正是山外青山楼外楼,能人背后有能人。今天既然在此相遇便是有缘,岂可与其失之交臂。

  魏六打定主意后,将这几个受惊的孩子放到地上,正准备上前与其搭话。却见那大汉将长枪向后一抛,上前几步,双手抱拳对着魏六躬身施了一礼,并且说出一番话来,从而使魏六的思想也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欲知大汉身份,所言何事,请看下回分解。

  这正是:身居卵壳谁知凤,跻混鲸鲵孰辨龙。

  各奋神威救稚子,始知仇犹有能人。

(https://www.biquya.net/id18637/1127231.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