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都市言情 > 房车环游记 > 第188章 翁丁村(1)

虎永刚问宁静:“吃饭还早,我们去看看这里的溶洞如何?据说这里的藏龙洞还是值得参观一下的。”
  宁静的头摇得像拨浪鼓:“不去不去,我们在广西的时候,看过那么多的溶洞了,云南这边在普者黑也看过了,基本上都差不多,没什么意思。”
  虎永刚想了一下,说道:“那我们去看看那被誉为植物界活化石的董棕林如何?据说那可是从白垩纪时代存活到现在的,曾经是恐龙的主要食物,现在很多地方都已经绝迹了哦。”
  宁静说:“我在网上看到介绍了,说是董棕树习惯长在有巨石巨崖的山坡上,而且无论坡度有多大,它总是那样的笔直挺拔,佤族人民就把它喻为正直勇敢之人;
  还有,董棕树的寿命很长,一般都在一百年至二百年之间。到生长的后晚期,便会从树尖的树叶开始脱落,就像脱发的老人。当破开树干时,会发现除了有腹丝之外,大都是空的,因此,也有人把它比作‘外吐文章腹中空’之人。
  按理说,这种树很少见,是值得去看一看的。可问题是,就算它长在你的眼前,你认得出来吗?也许我们刚在在山上就见到了呢!”
  虎永刚笑道:“老婆说得对。就算我听人介绍认识了又如何?我又不搞研究,以后也不一定有机会看得到,那就不去了。”
  走了一会儿,翻看手机的宁静忽然问道:“翁丁村在什么位置?离这里有多远?”
  虎永刚不解地反问:“那是个什么地方?很好玩吗?”
  宁静说:“好玩不好玩的,我不知道。不过网上说,翁丁村是一个宛如仙境的地方。寨子周围环绕的群山、茂密的森林、依山而居的特色佤族民居,仿佛是一幅如诗如画的画卷。
  那里不仅有优美的自然景观,也保留了最原始的佤族民居建筑风格和佤族的风土人情。《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称赞它是‘中国最后一个原始部落’呢。”
  虎永刚不以为然地说道:“佤族啊?我们昨天去的左都大寨,不就是佤族人的寨子吗?”
  宁静有些不高兴地说:“昨天你看到什么啦?皮毛而已!”
  见到老婆不开心,虎永刚赶紧靠边停车,重新设置导航,嘴上说道:“那咱们去过去深入了解一下。”
  导航上的行驶路线出来后,他又说道:“原来是在西北方向啊,正好是我们要去的路线。路程也不远,30多公里。现在还不到十一点,我们今天就去尝尝佤族人的美食。”
  宁静白了他一眼:“你就知道吃!”
  这一段的219国道,路况十分好,又宽又平,全部是水泥路面,虽然在山间行驶,但过山已经修了隧道,不需要再走盘山公路,车开得很轻松。
  此时的虎永刚还不知道,他听了老婆的话,做出的决定是多么的正确!
  不然,在几年后,他一定会悔青了肠子!
  那是2021年的2月14日晚上8点,各处城市里崇洋媚外的人们,正在兴高采烈的欢度西方情人节之时,宾馆酒店房间里炮声隆隆之际,情人们忙于打扑克的时候,这翁丁村的一个8岁熊孩子,因为玩火而让整个窄子毁之一炬!
  当时看到新闻的虎永刚,为之惋惜之余,也为自己感到庆幸,同时又为那些喜欢拿数字做文章的人感到好笑:这“8”还吉利吗?!
  那是后话,暂且不提,只谈此时的虎永刚,驾车行驶在如诗如画的山间,风景好,路况好,心情也好,油门踩得就轻松,车速就很快,半小时就到了翁丁村口的停车场。
  正所谓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当虎永刚他们停好车时,先他们一步到达的一辆旅游大巴,导游正在集合团友。
  听导游说,他们过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品尝佤王宴。而这翁丁村里是没有饭店的,游客们想要吃饭,要么是预定佤王府的佤王宴,要么就是到寨子里的佤民家中体验佤族人的特色美食。
  虎永刚和宁静相视一笑:今日真是运气爆棚!就跟着这旅游团混,既可以享受到免费的解说,还可以品尝一下佤王宴。
  从停车场往翁丁寨还有几百米的距离,那导游边走边解说:
  翁丁在佤语中的意思,就是“云雾缭绕的地方”,又有高山白云湖之灵秀之意。
  佤族人的民族创世史诗《司岗里》,佤语“司岗”是崖洞的意思,“里”是出来,“司岗里”就是从崖洞里出来,所以佤族人自认为是从岩洞里走出来的民族,也就是“住在山上的人"。
  虎永刚看看周边,这里还真可以说是云雾缭绕的地方。蓝天白云之下,高山密林环抱中,一座座金黄色的鸡窝式茅草屋,连成一片,到处高挂的牛头,让人觉得充满了神秘色彩。
  和左都村的冷清相比,这翁丁村可算是热闹非凡。既然是开发成熟的旅游景点,那门票自然是必不可少。
  买了55元一个人的门票(那旅游团应该是早就买好了团体票,直接就进去了),虎永刚夫妻俩进到寨内,首先看到的是一棵挂满了牛头的大榕树,古老而又神秘;

  树下一排木桩和一个大树桩上,也挂满了牛头。树桩中间用红字写着“中国最后一个原始部落-翁丁”,仿佛在告诉人们:现代的文明之风,已经吹进了这原始部落。
  大榕树往前,就是那有了400多年历史的古老寨门了。
  此时的寨门口,佤族妇女敲响了木鼓,盛装的佤族姑娘们跳起了热情的舞蹈,欢迎大家的到来。
  一个德高望重的佤族男子,给每个游客的额头上点了一个黑点,就像点美人痣那样,意在祝福大家吉祥如意。
  虎永刚悄声问宁静:“这是不是佤族人的‘摸你黑’?”
  宁静说:“不是吧!网上说,摸你黑是抹黑全身的哦。”
  这时,游客中有人想要去摸那木鼓,那导游连忙制止。
  他说,木鼓佤族人的眼里是通天神器,不能随便乱摸。因为木鼓是仿照女性生殖器的形状制作出来的,象征着佤族人的母亲。过去佤族是母系社会,女性的地位很高,这木鼓的声音就是母亲的召唤,木鼓也被比作是“一寨之母”和“生命之源”。如果你随便摸了它,佤族人就会认为是对他们母亲的冒犯!
  深入到寨子里,每个佤民都是面带微笑,免费请大家品尝佤族特色的米酒和美味的小吃。
  那些美丽的佤族姑娘,帅气的佤族小伙子,只要有游客想和他们合影,都很热情的配合拉着游客的手一起载歌载舞。
  这里的民居和左都村的大同小异,虎永刚两人之前已经见过,不再感到神奇。而那些第一次见到的游客们,都是兴奋不已,不停地拍照。
  害得那导游不停地催促:“大哥大姐们,我们抓紧时间把饭先吃了吧,那边的佤王宴已经摆好了。拖拖拉拉的就赶不上下午的‘拉木鼓’仪式啦!”
  寨子里最大的建筑就是佤王府了,它也只是比其它的房子高大,也是木结构、茅草顶,有点像楼阁,但没有一堵墙不通风。所以,虽然外面很热,里面还是很凉爽的。
  进门就看到一身黑衣、唯有头巾上一点红的佤王,神态肃穆地坐在那里抽烟。
  让虎永刚好奇的是,他那烟斗足足有一米多长,是要用多大的力气才能抽得动?
  不仅是他,这寨子里佤族的妇女也都有有抽烟的习惯,随处可见叼着烟斗的妇女,只是女人们的烟斗没有佤王的长。
  这里的男男女女,还喜欢用植物染料,将牙齿抹成黑色。佤族人以黑为美,他们认为这样除了可以保护牙齿之外,还是一种美。
  这佤王府里密密麻麻地挂满了牛头,曾经的佤王座椅、枪杆与烛台还在,都保持原样。
  屋内也有一个四方火塘,也依然在冒着熊熊的火苗。
  那导游说,佤族人很崇拜火,每家必有一个火塘,而且这火塘里的火,从每年新年的第一天取火后,就要让火种保存下来,不能熄灭。要等到到来年新年,再把旧火灭掉又取新火。
  虎永刚此时此刻,只等着佤王宴赶紧开席……

(https://www.biquya.net/id120607/56792965.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