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玄幻奇幻 > 勇气海洋 > 第十二章 极致暗杀

?

  正当景空冥拼杀在地中海的同时,让我们把视角换到另一个地方。

  葛洛多占领区,亚美尼亚,休尼克州,卡凡。

  这是一个闷热而寂静的午后,毒辣的阳光直射着政府大楼前面不宽的广场,水泥地几乎快要干裂。

  广场前面是横贯本市的东西主干道,黑色的沥青被阳光晒得软乎乎的,偶尔一辆汽车疾驰而过,轮胎出被粘滞的沙沙声。

  一丝风也没有,政府大楼门前的旗杆上,旗帜无法迎风飘起来,脱水一般地耷拉在旗杆上。街道边的芒果树树叶茂密,在这样的午后也显得毫无生机。

  现在正是午休时间,街上一个人也没有,就连环卫工人,也坐在树下面,或者低声聊天,或者昏昏欲睡。

  潮湿闷热的空气让他们汗流浃背,这并非剧烈运动后排出的汗液,而是被蒸笼一样的天气蒸出来的,所以汗液显得又稠又臭。

  这样的中午最适合干什么?睡觉?喝茶?乘凉?也许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选择。

  一个男子从瞄准镜后面收回目光,身子尽量保持原状,没有一丝扭动,只是转过头,看了一眼右手腕上自己的手表:两点四十分。

  如果不出意外,还有二十分钟,目标就会坐着他的车,出现在政府大楼门前,当然,也会出现在瞄准镜中。

  此时,他选择了等待猎物。

  体内的水分源源不断地被从肌肤里压榨出来,他早就已经感觉到汗液湿透了衬衣,紧紧地黏在后背上。

  猛烈的阳光,闷热的天气,加上严重的脱水,让久经训练的他也不禁感到一丝的疲惫,在这样一个所有人都昏昏欲睡的时候,在一个毫无遮挡的天台上保持固定的姿势四十分钟,就算是铁人也要被晒得发烫。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他才选择了这样的天气和这样的时段。

  因为在这样的午后,是最让人感到疲惫和放松警惕的时候,此时人的神经系统反应比较迟钝,能做出有效防卫动作的敏捷性也大大降低,对于突然而至的袭击往往会显得手足无措,甚至,只能像待宰的羔羊一样。

  而且,为了防止目标的手下及保镖现和追捕自己,他特意选择与政府大楼隔路相望的这座五层小楼的天台作为据点。

  现在所处的位置距离市政府广场三百米,对一个狙击手来说,这样的距离有点冒险。天台的围墙上种了很多盆景,他的枪就架在角落上的两盆很不起眼的盆景之间。

  矮小的盆景虽然无法给他遮挡摄氏四十度的阳光,但这些花盆足以让他很好地隐蔽起来,至少从目标将要下车的那个位置无法很快现他。

  就算目标的保镖中可能有目力非常好的人,在他射击之后根据子弹的方向很快现他,但三百米的距离足够他从容地撤离现场了。

  就连他身上的气味,也将被风吹散,让警犬无能为力。这也是他甘愿冒险的原因之一。想到这里,他对自己这次的行动充满了更多的信心。

  通过嘴角的吸管,他喝了一小口水,再次将眼睛移到了瞄准镜后面。水分的补充让他的神经恢复到了兴奋状态。

  六度的视角让他不多不少刚好把政府大楼门前的台阶收入眼底,准星正好在第八级台阶的位置。在那个地方,他将射击目标。

  要引骚乱,在台阶上最好,凹凸不平的地面总是容易让人慌乱,包括中枪的目标、慌乱的警卫和保镖,都会倒地滚落台阶,大大延缓他们的反应时间。

  两点五十一分。

  目标还没有出现。根据曼莎她们提供的情报,目标会在今天下午两点准时出现,为了万无一失,昨天中午,他就已经实地考察过,并最终选择了这个据点。

  今天他提前一个小时到达据点,也是为了确保对周围的情况进行监视,一旦现异常,可能就需要调整行动计划和撤退方案。

  到目前为止,一切都如意料之中那样,四周没有任何异常情况。此时,阳光已经过了中天,移到了他的左后方。这个方向的光线最好,不仅可以避免瞄准镜镜头反光暴露身份,刺眼的阳光还能让试图往这边张望的人头晕眼花。

  他的手指从扳机上移开,打算活动一下僵持已久的指关节,食指却反常地跳动了一下。不是因为手指麻,因为与此同时他的心中突然出现一种预感,一种危险临近的预感。

  对于一个中华联邦陆军精锐部队来说,或强或弱都能对即将到来的危险产生预感,或者,也可以把它称作警觉,只是,这种警觉比一般人要灵敏得多。危险感出现得很突然,而且很强烈,压迫着他,使得他不得不把目光从瞄准镜上收回,缓慢地扭转头,察看四周的情况。

  右边五十米开外是一座六层的小楼,那是已经废弃的一座写字楼,二十年前曾经是这一带的高楼之一,现在已经搬迁了,那块地上将建起一座六十层高的写字楼。现在那栋楼已经封死,不破开大门根本进不去——否则他应该也会选择那里作为据点吧。

  左边是一所学校,房子都在四层以下,现在,学生们还没开始上课,但校园里已经可以看到一些家伙在太阳下跑过操场,朝教学楼跑去,下午五点才开始上晚课。

  很巧的一个时间。

  而后方是一排几十层高的楼房,他不用看就知道,最近的都在四百米开外,而且这栋房子的天台门还挡住了他,要想看到他,必须上到那些楼房的四十层以上。

  而这栋房子的天台门,也已经被他从外面用两截木头顶住了,一脚肯定无法踹开。

  他暗想自己太敏感了,四周明明一点异常情况都没有,何况,谁能想到有一个军官会在太阳晒死人的中午来执行任务?做杀手的话就应该在夜幕降临的时候,或者夜深人静的时候出动。

  但是,心头的危险感却没有消除。

  汗水顺着俊秀的脸颊流下来,从下巴滴落,刚好滴在脚上的帆布鞋上,这是经过设计的位置,没有一丝汗水溅落到地上。

  两辆黑色的SUV从东边开过来,拐进了政府大楼广场,来不及犹豫,他抛开心头不祥的预感,进入了射击状态。

  但是从瞄准镜里看到的是两辆车车门上明显的“新闻采访”标志,紧接着走下来一伙记者,有的扛着摄像机,有的拿着话筒,纷纷走到台阶下面抢占有利地势。

  记者都来了,目标还会远吗?但是,记者是他意料之外的不之客。他的计划是,低调地射杀目标,然后撤离,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防止事态扩大,所以他选择了目击者可能最少的时候。

  而记者的到来可能完全破坏他的计划,摄像机不仅可能拍下目标被杀的全过程,甚至还会无意中拍到他所在的位置,那么警方就可以从录像中慢慢寻找他的踪迹。

  然而,他也不可能因为记者的到来就终止任务,黑色计划的特别行动小组,有的成员现在活动在地下党的一线,有的拼杀在地中海,还有的就像他一样,不断接到暗杀任务,现在核弹危机迫在眉睫,如果错过今天,可能就没有机会了。

  事实上他也没有退路了,一辆黑色轿车在两辆葛洛多警车的护送下开进了政府大楼广场,一个中年人走下黑色轿车,出现在他的瞄准镜中。

  海菲尔德,男,四十五岁,身高一米七三,微胖,葛洛多N49项目的负责官员之一,亚美尼亚的恶霸,杀了他,葛洛多就会延后核弹的发射和研制计划。

  葛洛多的左右两派,一个主张战斗进攻,一个主张核武打击,主战全面战争的左派是占大多数的,谁都不想弄的臭名昭著,国际公约已经让世界上的大国把核武永久封存了起来。

  在他的脑海里,飞快地闪过目标的这一信息。他仅仅知道这些,也只需要知道这些就够了,只要能够认准目标,决不多了解一点与自己无关的东西。

  有些暗杀部队成员喜欢研究目标的资料,包括每天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大便,都知道得清清楚楚,他们认为了解越多,把握越大。但他并不喜欢,他只需要目标是谁,长什么样子,就够了,任何多余的资料对他来说,都是浪费时间和脑细胞。

  除了目标的这些特征描述,目标的照片他看过一眼,然后丢进了碎纸机。

  目标的模样已深深印在脑海里——每一个杀手都需要有这个能力,因为你不能拿着照片去找目标核对,而此时从瞄准镜里看到的这个男人,正是他的目标——或者叫猎物。

  狙击枪在三百米的距离上归零,因为没有风,不需调整风偏,只要将瞄准镜的中心对准目标,然后冷静地扣下扳机,就可以了。

  他的手指移到了扳机上,轻轻扣住扳机,然后缓缓地吸了一口气,又缓缓地呼出来,他看到准星在垂直方向上微微移动了一点点,又回到原位,这使他放心。

  这个方法可以让他很快地检查狙击枪是否倾斜,如果准星不是在垂直方向上移动,就需要马上矫正姿势。

  这样的行动他已经执行了无数次,早已谈不上紧张,但此时他却觉得有点透不过气来,不是天气太热,也不是对目标犹豫了,而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危险感,死死地压迫着他,就算他强迫自己把注意力集中在目标上,他还是感觉危险离他越来越近。

  他只想快点结束这次任务,离开这个该死的地方。

  准星一直跟着目标,但始终无法瞄准,在目标与他之间,总是有一个高大的身影忽左忽右,看似无意,却又像是特意在阻挡他的视线。目标的脑袋在警察和那个高大身影的掩护下,忽隐忽现,正在慢慢朝市政府大楼的台阶走去。如果一直无法瞄准目标,他根本无法射击。

  在部队狙击训练时,一直用的都是联邦09狙击枪,因为这枪在设计之初就是要保证不论何种情形都能命中,这和暗杀者的要求不谋而合。

  目标已经走到台阶上了,但他还是没有机会瞄准,而内心深处那股对危险的预感却越来越强烈。此时,快要跟着走上台阶的那个海菲尔德突然回过头来,两道犀利的目标隔着三百米的距离激射而来,仿佛穿透了瞄准镜,刺中了他的眼睛。

  他的心一缩,幸而久经训练的手并未有一丝颤动。

  难道被发现了?

  但是海菲尔德只是朝这里看了一眼,就扭过头跟上了台阶。

  如果海菲尔德一直跟在目标的身边,他肯定没有下手机会了,现在他只想等到目标走进政府大楼,就立马收拾家伙走人。他几乎可以肯定,心中的危险感并非自己过敏,至少是有人正朝他的位置靠近。

  目标走上了第十级台阶,突然停了下来,和身边的人低声说了几句什么,然后转过身来,像是要对记者说什么话。十来个记者立即围了上去,以抢拍露底照的架势和力量,把警察和海菲尔德一下子挤了出去。

  机会在这一瞬间出现!

  站在高出两个台阶的地方的目标,胸部以上的位置完全暴露在瞄准镜前。这是他等待已久的机会。

  准星很快锁定了目标,三百米的距离使他舍弃了杀手最爱的头部,转而瞄准最保险的心脏部位。理论上来说,目标头部的延脑位置是最佳的弹着点,这是人体生理功能中枢,一旦延脑受损,目标呼吸、心跳功能就会立即丧失,即刻毙命。

  但延脑小得可怜,仅仅只有三厘米大小,在三百米外瞄准一个三厘米的目标,就算是有瞄准镜,恐怕也难以完成。而心脏就要大得多,而且宽大的胸部总是让人感觉容易瞄准,哪怕并非胸部的每一个部位都能致命。

  瞄准心脏的部位,食指轻轻扣下扳机。

  扳机扣到底,目标刚刚开始讲话。

  就像是专门为了配合他的行动一样,左边的小学几乎在同一时刻响起了上课铃声,突然而至的铃声刚好掩盖了枪声。这是他事先没有料到的完美时刻。

  他像一尊石像一样,保持着射击的姿势,纹丝不动,在子弹没有射出枪口之前,任何一点细微的动作都可能让子弹改变弹道,从而偏离目标。

  扣动扳机的震动还没有传到枪身毫米的子弹已经穿过六百六十毫米长的枪管,从枪口呼啸而出,在烈日下只闪耀了一下,就消失不见。他从瞄准镜里看到目标轰然朝后倒下,而根本没有反应过来的记者都愣在那里。

  命中目标!

  他没有再多耽搁一秒,直起身来,探手盖上了瞄准镜的前盖,才将狙击枪收回,以免在收枪的时候瞄准镜反光。保镖第一个反应过来,两道目光再次朝天台上射来,也许发现了他,也许没有发现,但这些都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他已经完成任务,准备撤离了。

  惊慌失措的记者也开始四处张望,想起记者手里的摄像机,他赶紧蹲了下来,将狙击枪飞快折叠好,连同掉在地上的弹壳,一起塞进了地上的吉他盒子。

  然后把一个事先从路边拣来的烟头丢进一个花盆里。他知道警察会找到这个烟头。

  但是,就在他踢开顶住天台门的木头,刚刚打开木门的时候,一个身影出现在右边废弃大楼的六楼窗口,举起消声手枪,一阵轻响,三子弹朝天台飞来。

  他感觉左边肩膀一麻,下意识地将上身一缩,就势向前滚去,其余的两子弹打在墙上,啪啪炸开。他根本来不及察看伤口,更没有时间弯腰将地上的几滴血迹抹去,将吉他盒往背后一甩,飞快地跃下楼梯,九级楼梯他只用两步,然后转弯,两步又跨下九级楼梯。

  他知道在右边的那座废弃楼房里,开枪的人也在朝楼下狂奔,谁先到达地面,谁就能抢占先机。只有五层楼,而对手有六层楼,但是,他的肩膀中枪,每次从四级台阶上跳到转角处平台,肩头的肌肉就像被撕裂了一样。

  这无疑会影响他,而且吉他盒在背后晃荡,也会影响身体平衡。不过他还是庆幸自己没有选择那座楼作为据点,否则就会和对方正面遭遇。

  他认为是最佳据点的位置,别人一定也会这么认为,所以他们搜查的重点区域就在那座楼。

  所幸他选择了旁边的这栋楼,而且天台的盆景掩护了他,使他没有更早地被现。

  用了十秒钟从五楼下到一楼,这在平时是一件很轻松的事,但这次却让他累得几乎瘫倒。酷热、疼痛、失血,让他的体力迅流逝,他甚至有种预感,这次要失手了。

  只差九台阶,就是出口了,但他没有继续往下,而是借着从二楼冲下来的势头,整个身体腾空跃起,朝一楼和二楼之间的楼梯窗户冲去,看似无比结实的粗铁杆窗框应声而落,和他一起朝楼下的草丛跌去。

  一栋很老的房子,楼梯的出口在正对马路的方向,而且有一道大铁门,就让他们在门口等待不会出现的目标吧。

  现在他跌落的地方是房子的后面,一个杂草和灌木丛生的院子。

  来自生命的威胁使他暂时忘记了肩头的伤口,快奔过这个废弃的院子,就在他翻过那道低矮的围墙时,又一串子弹从头顶飞过去。

  前面是一条树荫浓密的小路,他辨别了一下方向,拔腿朝西边跑去。

  五十米后,向左转,拐到另一条小路,跑二十米,再向右转,拐到一条偏僻的马路上,然后沿着马路向南奔跑,跑了一百米,他确认已经把尾巴甩掉,于是左转进了一条小路,然后看到了停在那里的一辆车。

  此时,他已经满头大汗。

  放慢脚步,朝车走去,一边走一边把吉他盒换到左肩,吉他盒磨擦伤口,疼痛立刻加剧,但却能挡住了肩头的伤口。

  打开车门,他坐了上去,带上耳麦。

  “DE148,孔秦漾中校。”

  “中校,你在哪里,怎么没有到达预定位置?”

  孔秦漾开着车,飞速冲了出去。

  “出现突发状况,在V4接应,给总参发报,目标搞定了。”

(https://www.biquya.net/id24246/1316622.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