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玄幻奇幻 > 民国草头王 > 第二十七章 信守承诺分米粮

?

  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吴可表示沙堆镇目前局势十分危险,搞不好‘吴村护卫队’有全军覆没的下场,刘同志丫身负联络湘、鄂两省革命同志重担,可不能轻易身陷险境,那是对革命事业的不负责也是对自己的不尊重!

  没想到这一招不仅没起到丁点作用,反而还引起了刘同志的极大兴趣,一点都没有将吴可的危险论放在心上。

  丫的,难道你就真的不怕死吗?

  吴可心中郁闷之极,挨不过刘同志的极力催促,只得不情不愿将拿下镇上地主王家,而王家二少在县城巡防营当哨长,县城巡防营可能不日就将大举来剿的事儿说了一通。

  刘同志自然是好一番气愤填膺同仇敌忾,拍着胸膛表示护卫队遇到了这样的大麻烦他更不能走了。不仅不会走他还会奔走联络附近革命势力过来帮忙,一同对付满清的狗腿子——县城巡防营!

  哥们要的,可不是这个结果啊!

  看着刘同志一脸正义凛然慷慨豪迈的摸样,吴可有一种想要痛哭流泪的郁闷感觉。

  接下来的情节和小说电视里没啥两样,刘同志的革命热情旺盛得很,安慰了吴可‘受伤’的心灵之后,不知不觉就问到了很多穿越猪角都会遇到的问题——如何看待当下的时局?

  吴可当时又郁闷,丫的他对当下局势能有什么看法?

  自从穿越过来之后他就一直待在沙堆,大部分时间还是窝在吴村那个几乎得不到什么外界信息的小山村里,只知道今年是辛亥年连公历月份都搞不清楚,叫他如何看待天下局势?

  幸好他对这时代的历史虽不精通,但也知道今年是‘三千年来未有之大变局’开端年份,满清就要完拉袁大胡子也要登上历史舞台拉!

  于是,他很神棍的说了一句:“满清今年必亡”!

  显然刘同志很喜欢听这话,急忙催问吴可有什么根据没有?

  根据?

  哥们哪知道什么根据啊,历史书上就是这么写的,哥们拿来用一用哪里知道为什么满清今年就亡了?

  虽然从吴可嘴里没掏出想要的饿答案,但刘同志显然觉得和吴可很有点志趣相投的意味,自然更不愿意离开了。

  见刘利云心意已定一副信念坚定毫不动摇的摸样,吴可是好气又好笑,再也没啥有说服力的托词,只能捏着鼻子认了这位的入伙。

  但是很显然,吴可严重低估了刘同志的革命热情,没料到这厮对革命事业的主观能动性有多积极。

  “外面怎么这么多人?”刘同志好奇问道。

  确实,此时的王家院门外聚集了近百人之多,他们聚在王家门口的空地吵吵嚷嚷好不热闹。

  “我知道我知道……”一直跟在两位大捞身后的二牛满脸兴奋插口道:“这是来领粮食的村中族人!”

  “领什么粮食?”刘同志更加好奇。

  吴可站在院子门口看着熙熙攘攘激动万分的人群,嘴角露出一丝满意微笑,他要的就是这个轰动性的场面,根本就没心思搭理刘同志的好奇。

  “嘿嘿,我们参加护卫队每人可都有五担粮食的好处……”二牛嘿嘿一笑,献宝似的将吴可拉人入伙的要求与好处道了出来。

  “咝……,吴老弟好大的手笔!”

  听到每一位加入护卫队成员,都能白得五担粮食,家人还能以三成田租的超低租成租种护卫队握有的天地,实在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伸出大拇指惊叹道。

  他本就出身贫寒,自然知道三成田租对于农民和其家人的重大意义,简直可以用改天换地来形容。

  ……

  沙堆镇王姓地主门前空地上,热热闹闹聚集了近百位镇民和乡下农民,一个个满脸兴奋吵闹不休。

  人群中心位置站着一溜挑着扁担箩筐,甚至有推着木轮板车的吴村村民,大部分都是中年只有少数几位青年壮丁,周围则是兴高采烈的村中老人小孩还有加入护卫队过来帮忙的村中青壮。

  最外围的则是镇上看热闹的居民,还有听到消息上午匆匆赶来一看究竟的其它村子村民。

  今天可是突然崛起的吴村护卫队承诺放粮的日子,整个王姓地主家周围闹哄哄的就像过节赶集一般。

  眼下王家大门紧闭还没到放粮时间,围聚在门前空地上民众无聊之下纷纷找相熟之人聊天打屁。话题自然围绕着等会就要开始的放粮,有兴奋憧憬以后起码一年能吃上饱饭的吴村村民,也有对此持怀疑不信态度的镇民还有它村村民。

  也不怪这些底层民众会有如此激烈反应,吴村护卫队的这番举动在沙堆镇可以算得上开天辟地头一遭,反正镇子历史上从来都没有出现过,也不怪外人心存疑虑摇头不信。

  不要说一伙在镇民们眼中土匪强盗般的存在会有如此善心,就是往年碰上大灾之年时,官府的赈济都没这么积极利落过。

  不过吴村村民那一脸期待憧憬的神色又不似做假,这让一帮围观酱油党又心念动摇,难道那所谓‘护卫队’真有这么好心?

  不仅看热闹的镇民和它村村民心中迟疑,就连跟着吴可一起行动的刘利云在初闻此事震撼过后,也毫不客气提出了这个问题。

  “这是当然,答应过的事情就要办到!”吴可斩钉截铁说道:“人无信不立,如果连亲族乡亲都骗的话,以后谁还敢相信我们?”

  “理是这个理没错!”见吴可态度如此坚决,刘同志再不怀疑动容道:“可五担粮食,是不是太多了点?”

  五担粮食,足足有八百五十斤(一旧石=一百七十八斤,取个整数一百七十斤)啊,加上自家地里或者租来田地的收成,再添加点野菜山货什么滴足够五口之家过有一年有余!

  “五担粮食很多吗?”站在院子门口的大槐树下,看着门前空地上兴奋讨论的镇民村民们,吴可突然露出一丝怪异神色,摆手摇头道:“不多,不多,一点都不多!”

  见刘同志一脸‘我不理解’的诧异表情,他轻笑出声闷闷道:“难道老哥没听说过这么一句话吗,给一担粮让人嘴上挂着你的好,给两担粮让人心里记着你的好,给五担粮就能让人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跟着你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再说了……”见刘同志一脸不以为然,吴可在心中暗暗摇头,指了指身后面积不小的一进四合院,轻笑道:“反正护卫队这两天缴获了不少粮食,发点出去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那可是每人五担粮食啊,算算能多养多少人马?”刘利云却是有自己的理解,一脸肉痛认为吴可的做法是败家子行径。

  跟着两位大佬身后的二牛瞪圆了眼睛,一脸不爽的怒视着‘胡言乱语’的刘同志,生怕可子叔收回之前的决定,那他家和村子里的损失就惨重了。

  虽说他们兄弟两个还有父亲吴天明都在护卫队供职,母亲昨天下午也进入了护卫队后勤组帮忙,吃的都是护卫队提供的食物对于粮食应该没多少渴求才对。

  可谁家没有几位穷亲戚,尤其还是在社会局势动荡不安的清末?

  没什么能比拿粮食救济亲戚最好的办法了,就是狠心不接济家里揭不开锅的穷亲戚,拿这些粮食换取银钱或者其它一些生活日用品也不错啊,话说这时候的粮价真心不低。

  眼角的余光无意间瞥到了二牛恼怒的神色,吴可心中连连感叹,利益这玩意最好不要倾动,尤其还是损失他人利益的时候,不管丫理由有多光明正大正义凛然都少不了一番龌龊。

  “呵呵老哥的意思我明白,不过……”吴可点了点头表示自己明白刘同志的意思,可是有些话该说他还得说:“咱们干革命的不能只顾着眼前,弟兄们跟着咱们上刀山下火海的为的什么?”

(https://www.biquya.net/id21814/1448432.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