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都市言情 > 房车环游记 > 第211章 缅甸木姐一日游(2)

走进了百货市场,虎永刚发现里面确实面积不小,商品也是琳琅满目,从服装、日用百货、手工艺品、玉石甚至药材,可谓应有尽有。
  但无论是购物环境,还是配套设施,连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义乌小商品市场也比不上。
  其他游客还觉得,导游只给半个小时逛这么大的市场,时间不太够,宁静却觉得十分钟就算是多的了。
  虎永刚发现了一个奇怪的事情:这边的女人,无论老的少的,都把脸涂成了“花脸”。
  李小猫介绍说,她们涂的叫香木粉,是缅甸人专门用来保养皮肤的。
  缅甸人将香木干磨成粉,再加水搅拌成透明状,就可以用了。涂抹全身,可以防止蚊虫咬伤;涂在脸上既可以防晒、防止粉刺,还保持皮肤嫩滑细腻;小孩子涂上可以防痱子。
  这香木粉虽然廉价,但绝对是天然有机的护肤品。有些爱俏的女孩子,还会用化妆刷子,刷出花卉树叶之类的图案,看起来别有韵味。
  半小时后,游客们陆续上车。可能是小王导游的提醒起了作用,所有人都是空手而回。
  李小猫的脸,马上就拉长了。想必是游客的消费,她有提成。
  接下来去哪里,她也没有说,而是拉着小王导游嘀嘀咕咕的,不知道在说什么。
  虎永刚猜想,可能是在责怪小王,提醒了游客,不能掉进陷阱。
  果然,在旅游车把游客们带入了一个看起来神秘的卖玉石的地方时,小王导游再也没有说什么。
  宁静却有不同看法。她觉得可能是刚刚游客们没有消费,李小猫在和小王导游商量,临时增加了这个消费点。
  虎永刚觉得她说得很有道理,这个地方看起来阴森森的,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一个黑店。
  那老板自称是当年中国远征军的后代。一开始,大家都信以为真,对他充满了崇敬。
  但后来,开口闭口只是推销他的玉石,绝口不提他的祖辈的光荣历史,和国内来的游客毫无亲近之感,大家才醒悟过来:他的套近乎只不过是一种营销手段,十有八九是捏造出来的话术。
  这不由让虎永刚想起,他们曾经到九寨沟、黄龙游玩时,被导游带到一个玉器店的经历。
  那个玉器店也是以假冒老乡的方法来进行推销。他们把游客们按各自所在的省份分别领到一个会客室。然后就有一个“老乡”老板来套近乎,说是可以给“老乡”最低的折扣。
  虎永刚那个会客室,来的是一个满口东北话却自称是苏州人的女“老乡”。
  虎永刚试着用苏州话和她交谈,她一句都听不懂却丝毫不尴尬,而是说她的祖籍是苏州,她从小在东北长大巴拉巴拉。
  此时木姐这家玉器店的老板,采用的方法和那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人家这里,没有像九寨沟那样强买强卖。
  游客只看不买,他也没说不让走,李小猫也没说不让游客上车。
  眼见已到中午,游客有人问:“什么时候有饭吃?”
  李小猫小道:“现在就是在前往饭店的路上。”
  中巴车把他们带到了一家毫不起眼的饭店,进去后已有两桌人在吃饭。看样子也是国内过来的游客,想来这是一家专门接待旅行团的餐厅。
  老板想把大家领到后面的包厢,小王导游忙说:“我们就坐在大厅好了。”
  虎永刚有些奇怪,怎么有包厢却不想坐呢?
  他一个人转到后面的院子一看,顿时就明白了原因。
  那所谓的包厢,实在是惨不忍睹,简陋得不能再简陋!
  那就是用毛竹和石棉瓦搭成的一个棚子,然后用竹片隔成一个一个的小间,看起来就和国内农村的牛棚或者是猪圈差不多。
  要不是每个小隔间里摆有简单的餐桌和餐椅,根本就没有人能想到,这居然还是让人吃饭的包厢!
  想必是小王导游不止一次的来过,知道这种情况,才不愿到这里就餐。
  回到大厅时,十三个游客加上两个导游和一个司机,分坐两桌,等着上菜。
  饭菜就是早已准备好的简单团餐,不管盘子大小、数量多少,也给凑了八菜一汤,有鱼有肉、荤素搭配,将就够八个人下饭。
  什么菜就不说了,看官们往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内普通人家的餐桌上想就是了。
  倒是那白米饭值得一提,颗粒又大又长,口感松软香甜,想必李小猫的介绍没掺水:缅甸大米基本上都是不打农药、不施化肥的绿色无公害产品。
  饭一吃完,李小猫片刻也不让休息,马上把大家带到了一个叫做“皇城庄园”的地方。
  车门刚一打开,马上就有几个画着花脸、头上顶着托盘、托盘里放着香蕉的缅甸女人,围了上来。
  虎永刚以为是卖水果的小贩。因为在刚出关的时候,他就见过几个这样的缅甸妇女,头上顶着一些小商品,往中国那边去售卖。
  小王导游却说,她们这些水果不是卖的,而是来和游客们合影,赚一点小钱的。

  见到有人过来,皇城庄园门口那四个穿着白色制服的缅甸男子,敲起了铜锣、打起了长鼓,表示热烈欢迎。
  进去以后,也有人在列队迎接,嘴里还用中文喊着:“欢迎欢迎!”
  只见那些人群中,有两个头顶瓦罐的年轻女子;
  有两个脖子上套了很多铜圈的长脖女;
  (小王导游介绍说,这就是传说中的长颈族了。她们也叫布岛族,是木姐地区特有的少数民族。
  这个民族最大的特点就是,女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就要戴上这铜圈,10岁开始,每长一岁就加一圈,双腿的膝盖以下也要套上铜圈,让双腿保持又细又长。
  随着年龄的增长,布岛族女子脖子上的铜圈越来越多,重重的铜圈将布岛女的肩骨压下去,使得脖子越来越”修长”。
  而脖子的拉长,她们颈椎骨也会变得越来越脆弱。这铜圈一旦套上,就终生不能取下来。否则她们的脖子就会因为没有依托,无法承受脑袋的重量而折断。
  也不知道什么人有这样的怪癖,觉得这样很美。就像过去的中国女人裹小脚一样,都是一种残忍的习俗,受罪的都是女人。
  其实这么多重重的铜圈套在脖子上,头永远都是仰着的,看着都难受,也不知道美在何处?
  好在当今的缅甸政府,已经颁布了相关法令,废除了这样摧残女性健康的习俗,以后可能就看不到了。)
  好多脖子上挂着小竹篓的缅甸小孩,只要游客们在他们的竹篓里,留下一两块人民币,他们就会和游客们合影,不仅会很配合的比剪刀手,还会很敬业的用中文大声地喊“茄子”;
  还有一胖两瘦三个缅甸人妖站在太阳底下搔首弄姿!
  虎永刚看得一阵作呕,差的就把刚吃的饭吐出来。
  用宁静的话说,就是泰国的人妖还能看作是人,这缅甸的人妖,真的是妖了!
  小王导游说,你们可别小瞧他们(画虎成猫不知道该用“他”还是“她”)三个,他们在这里还是很有名气的呢。木姐像皇城庄园这样的场所有好几处,全靠他们三个串场表演呢。
  虎永刚说:“既然有市场,干嘛不去泰国引进一些人妖过来呢?那里的人妖是又漂亮又迷人啊!”
  小王导游笑道:“那我就不知道了。”
  说着,她招呼那些忙着和缅甸人合影的游客集合,去进行第一个游玩项目:到小剧场看表演。
  那小剧场也是真的小,看样子最多也只能容纳五、六十人。
  坐的也是国内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乡村影剧院里的那种没有靠背的长条木凳。
  剧场里没有其他游客,就是他们十三人,坐等专场演出开始……

(https://www.biquya.net/id120607/56792942.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