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明末:我有金手指,可横扫天下! > 第243章 老登们相续离去、坦白、二战舰载机、航母

华夏十一年(1644年)三月一日京师紫禁城内。
  吴天坐在办公室里拿着搅屎棍国二战的俯冲轰炸机“无畏”SBD-3的图纸看了半天脑袋胀痛无比。
  “哎,从回京城到现在这款战机一直没搞出来,步枪、子弹都搞出来,这飞的东西确实太难,真的是特别无语!”
  摆弄着手中的图纸,“这款轰炸机是搅屎棍国在中途岛海战中大放异彩的舰载机,一战的那些倒是简单,但是看不上,难搞实在不行的话就搞一战的。”
  放下图纸吴天喝了一口茶继续自言自语的开口:“现在除了美洲、南美洲和南北极还没有去,亚欧奥已经尽入版图,大家都是封地了,连朱由检这秘书也去了小琉球就番啦......哎,现在身边熟悉的人就剩一群老登咯,寂寞......”
  “现在大沽口造船厂工地上大量的工人在忙碌着,这座造船厂虽然没有现代的豪华、设备完善,但这片地方被规划得很大,还是军事禁区。”
  “现在只是工地就有无数人在忙碌,要是以后造船厂开工不是工人忙碌,还需要大量的技术性人才。”
  “各地大学现在出来的人才还比较保守,还得等下一个五年计划才能勉强达到工业革命中后期的效果。”
  吴天继续看着各地送来的红头文件,红头文件都是各地的发展计划、官员任用、民生发展等等......看了好几个小时才看完,这都还是按吴天的要求用最简单最短的描述,要是按照前明的奏书来写,一张红头文件至少是几十上百本奏书。
  看完后吴天苦逼的不想干了,又开始继续自言自语。
  “看样子,等儿子们长大了把这些工作交给他们,自己也要去找老牛他们去,也不知道他们现在在奥洲搞成什么样了,哎...世上没有不散的宴xi,人啊就是这样怀旧。”
  “老朱家王爷们都被封去菲洲,一大群人都封去呕洲,可恨的这些叼人送来不少洋货,可惜我是气管炎...能看不能吃,哎...”
  吴天将桌上的的文件收拾好走出了办公室,来到娱乐室看到自己的儿子女儿们在玩,以前的那些小伙伴都和家人们去封地,现在硕大的娱乐室就他们几个小孩在玩,叹了一口气决定回家继续完成造人的伟大任务。
  次日,吴天把“公务”交给几个老头处理,自己跑去城外的飞机场找宋应星他们。
  来到飞机场旁边的飞机制造车间里就看到宋应星等人在指挥一群人测试发动机。
  “老宋,现在发动机做得怎么样?”,走到宋应星身边开口询问。
  宋应星一脸颓废泄气的开口:“司令啊,这发动机真的要我们的老命啦,到现在还是达不到测试要求,动机推进还不如旗旗车的十分之一。”
  吴天知道飞机发动机和汽车的不一样,自己的金手指又不能买只能参考图纸和模仿旗旗车的研究。
  安慰道:“老宋不着急,慢慢来这不是有不小的成果了吗?”
  宋应星点点头没说话,一旁的小年轻弱弱的开口询问,“司令大人,你说的什么轰炸机真的能飞上天吗?”
  “风筝、孔明灯小人知道,可这光这一大坨铁还要带人还要带......这样怎么飞?”
  吴天也不知道怎么回答这小年轻干脆打哈哈随便应付过去,随后上了自己的专用车捞斯来斯离开。
  ......
  随着时间的流逝,转眼来到华夏十二年(1645年)八月,老登们相继离世,最先离开的徐光启,吴天为他举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葬礼。
  华夏十三年(1646年)四月毕懋康也因劳累过度离开大家,这个火器专家离开前给帝国留下了不少改进的武器。
  华夏十四年(1647年)十一月在蒙省的年纪不算大的布和也嘎了,吴天让海兰珠带着十二岁的儿子吴浩辉(西伯利亚亲王,早早就定下无缘太子竞选)前去参见他的葬礼。
  华夏十五年(1648年)九月八日早,两老登好像说好一样,同时达到了人生最后的时刻。
  紫禁城内的“皇家”医院豪华病房里,一左一右的的病床上吊着氧气躺着孙承宗和袁可立。
  85岁高龄的孙承宗对着看护他们的儿子、护士虚弱的说道:“你们先出去,老夫和礼卿兄单独说会话。”
  “父亲”,“父亲”,“爷爷”,“姥爷”......
  86岁高龄的袁可立也虚弱的开口说道:“别...废话,你们都出去,老夫和稚绳兄说回话。”
  “是...”,袁枢、孙铨、孙鉁、孙钤等走出去,门外的孙、袁两家的其他人纷纷对他们询问。他们都是无奈的摇摇头。
  病房里没人后,孙承宗对着右边半死不活的袁可立虚弱的笑道:“礼卿兄,老伙计,我怕是不行了,不过能活到现在人生没有遗憾啦,哎...老夫也不想死,可天道循环不可逆!”
  袁可立同样微笑的对着左边半死不活的孙承宗开口:“稚绳兄我们本该早死了,若不是那小子搞这些(氧气),我们早半年前就死了,不对!应该是早十多年前就死啦,你还矫情上啦?哈哈...咳咳...”

  “礼卿兄说得在理,老夫到现在一直不明白那小子是从哪里搞来这些东西,特别是当年那些火器!”,孙承宗磕磕绊绊好久才说完这句话。
  “嗨,知道不知道又有什么?稚绳兄你啊怎么还看不看?”,袁可立同样磕磕绊绊的用了好一会才说完一句话。
  “礼卿兄说得即是...老夫着道啦。”
  两老头就这样你一句我一句的慢慢吞吞的聊起和吴天见面后的过往。
  吴天在办公室里面看着红头文件,十三岁的吴浩然着急忙慌的跑进来,“父皇,父亲,爹...”一口气喊了三个称呼。
  “三儿什么事?毛毛躁躁的!”
  “外公他怕是要不行啦,还有袁爷爷也一样,呜呜...”,吴浩然说完就哭起来,孙承宗没病之前一直在教他、爱护他,连吴浩轩都没有这个待遇,人都是“自私”的又加上是血亲这个是无法改变。
  当然孙承宗也没有太过意的为了帮他夺嫡搞什么“阴谋诡计”只是正常教导,偶尔也拉袁可立一起给他这个大外孙开一点小灶。
  现在已经43岁的吴天也内心一阵追忆,少时吴天站起身,“走,三儿。”
  来到病房外就看到他们两家人密密麻麻的守候在病房外。
  “司令......”,袁枢、孙铨、孙鉁、孙钤等人看到吴天到来,纷纷悲伤的喊起来。
  “司令,我父亲他...”
  吴天打断孙铨的话,“老袁、老孙,你们别急...我先进去看看!”
  “嗯!”
  在他们的目光中,吴天推门进去并关好门。
  两老头此时也听到开门声正要呵斥,看到是吴天就微笑说道:“小子,我们两老头要不行了!”
  吴天看到他们现在这样除了还在喘气和死人没什么区别,瘦,没血色,内心也是很酸楚,自己穿越过来这两个老头和自己的关系就是亦师亦友、亦父亦臣。
  可以说没有他们的帮助现在帝国还发展不到这个情景,自己一直当甩手掌柜他们一直在尽心竭力的为帝国做事。
  以他们现在的情况别说在这个年代,就是在后世也已经到了油尽灯枯的年纪。
  前一段时间来看他们都没这么严重,今天来看他们真的要油尽灯枯啦。
  吴天收起低落的心情,打趣道:“哎,你们两个老登也算活得值当咯”
  两老头面对吴天也很欣慰,孙承宗虚弱的开口说道:“小子,从你起兵到现在建立了无上功勋。很多事情没有你小子,老夫到现在都不敢想天下是什么样子?当年的建奴、蒙人、各地的反叛势力......”
  见孙承宗说到无力,袁可立接着同样虚弱的开口:“当初第一次见到你小子的时候,老夫就知道你非比寻常,不是朱由检能比拟的,当时老夫就决定陪你疯狂一把......”
  “小子,现在帝国人才辈出、国力强盛,老夫这辈子能跟着你小子疯狂到现在,值当啦,这辈子无憾咯!”
  “小子,我们两个老登走了以后,那些子女若是犯了什么大罪只要不触及帝国利益,希望你放他们一马,流放什么的都可以...”
  袁可立有气无力的说完,缓过气来的的孙承宗虚弱的接话道:“小子,老夫还有一事不明希望你能对我这个将死的老头解惑,咳咳......”
  吴天看着他们这样眼角泪水也不知觉的落下来,不留痕迹的擦了擦:“老登,你说什么疑惑?”
  咳嗽一会后孙承宗询问道:“小子,你到底是人还是神仙?那些武器、坦克、驱逐舰是怎么来的?”
  “靠!老登...我特么就当然是人啦,不是神仙!老登你想长生?”
  两老头看到吴天这模样又想起以前很多时候这小子说话的语气,近几年都没在体会过,再次听到感觉很有那味,开心的哈哈大笑起来。
  “哈哈......咳咳......”
  “靠,别笑啦,再笑就笑嘎了!”
  说完吴天缓了缓继续开口:“老登,我就告诉你们实情,我乃是正宗华夏人只不过不是这个时代的,我来自后世,也就是几百年后的华夏!那些武器也是几百年后的......”
  还给他们看自己的金手指手机。
  两老头满意的点点头,“小子说说原历史老夫们结局是什么样?大明结局是什么样?”
  吴天也没私藏把自己能知道的事情全部给两老头说了一遍。
  “朱由检吊死煤山......满清入关......占领中原......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文字狱......”
  “鸦片战争......甲午海战......各种条约......一战、二战、小日子制造的屠杀血案,最后中华崛起......”
  听完两老头都唏嘘不已,得到解惑两人的状态越来越差。
  吴天现在的他们还剩最后一口气撑着,只要这口气没接上他们就真嘎了,打开病房门让他们家人陪他们最后的时光。

  “老袁、老孙你们好好陪陪他们...时间不多了,我先回去处理几个文件再来”,说完吴天拍了拍在一旁抽泣的孙芷荷和吴浩然,随后眼含泪水的离开,他不想看到两老头落那口气。
  吴天走后,他们两家人在病房里照顾,两老头不理他们嘴里各自虚弱几乎听不到声音的语气喊着。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呵呵......小日子你们罪不可赦......”
  “建奴你们不得好死,呵呵......铨儿替为父去把黄...台...吉...挫...骨...扬...扬...”
  孙承宗没有说完最后一个“灰”字就吐出最后一口气永远的闭上了眼睛。
  一旁的袁可立也对着袁枢说着什么,可袁枢什么都听不到,随后也跟着孙承宗一起永远的闭上了眼睛。
  两家人在病房里开始痛哭起来,医生、护士们等了一会才开口让他们准备后事。
  两老头就这样劳累了一辈子并面带微笑的离开这个世界。
  回到办公室没多久的吴天得到消息,让张白灵、张嫣、大儿吴浩轩、大女儿吴雨、四儿子吴浩宏(张白灵)、五儿子吴浩宏(张嫣)、六女儿吴晴(张白灵)...等去为两老头磕头、扶棺。
  帝国国会在吴天的主导,史可法主持下给两老头办了一场盛大的葬礼。
  蛮牛、二牛、狗蛋...孙传庭、卢象升、马祥麟...等人都从封地赶来。
  葬礼后,吴天和一群老伙计们短暂的欢聚大家又各奔东西。
  吴天可不是卸磨杀驴的人,也没有以往帝王的猜忌。但大家都要为帝国发展而不得不离开,这种孤独感好久才缓过来,现在两老头也走了在京城的“朋友”就剩宋应星几人,他们本身就是工作狂换到谁都孤独!
  华夏二十一年(1654年)五月二日,秦良玉也离开了。
  一个个“老朋友”离开,吴天的孤单感越来越强,要不是现在几个儿子还不成气候,吴天早就跑去奥洲找蛮牛等人快活去。
  这些年...帝国发展越来越强盛,军队不算,帝国的人口数量在计划生育的鼓励下,已经增长到后世的三分之一人口,不严谨统计也有4亿多人口,这些人口别说其他地方就是在帝国境内都不够。
  当然比开国之初好得太多,人口多加上金手指这个外挂,工业在高速发展。
  随着一年年粮食丰收及工业发展,现在不止帝国境内就是在各藩王管辖地的工厂都源源不断的拔地而起,有了工厂不止汉人生活好,那些外族人的生活也越来越好,当然比不了汉人,但比他们之前的统治者强N倍。
  铁路已经铺设到中东地区、呕洲大陆、西伯利亚...等地,除了不能跨海,只要陆路能到达的地方都连通起来。
  各种简化版汽车也陆陆续续的研究、生产出来,火车也从之前的蒸汽车转换为燃油车,当然蒸汽火车还是主力,燃油的只是在中原腹地行驶。
  帝国的教育模式传遍各地,包括藩王封地,从华夏十年开始实行的高考模式经过十一年的不断优化已经彻底普及。
  现在的学生从以前的之乎者也到现在小学、中学、大学生们煎熬的应对家长们给的“各种模拟考试”。
  肤色不同的人们也不再为学会汉语而感到骄傲,现在都开始为了能考上帝国、封国的“工五员”而努力。
  当然吴天也对那些不同肤色人的文化、文字、历史...等等试行了“焚书坑儒”,“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化思想”......等等。
  各地学生们为了能进入华夏中央大学而努力,华夏中央北大在京城,华夏中央青大在秦皇岛。
  这两所大学是帝国、藩国所有人的梦想,只要能进入学习就能百分百的端上“铁饭碗”。
  在吴天的主导下,其他分类的专业大学也在各地拔地而起,各地的“一把手”不断的从中央大学里面挖人。
  学校拨款也是帝国花费巨大的地方之一,另一个是基建建设,这两项就占了帝国税收总数的三分之一。
  另一个大头就是军费!在民生上百姓们都脱离了温饱问题,勤快的还步入小康,有头脑的都步入小富。
  华夏二十一年(1654年)七月十八日,吴天来到城外飞机场。多年研究飞机发动机、各项配置已经测试了很多次,今天是首飞的日子。
  看到宋应星登上华夏第一代战机(俯冲轰炸机)吴天都有点紧张,虽然有降落伞,但上天后什么情况就不得而知,反正吴天感觉有降落伞也不保险。
  看着一旁准备的宋应星吴天开口说道:“老宋都检查好了吗?不行你就跳伞,要是你嘎了本司令就成孤家寡人啦!老毕走得早......”
  宋应星本来就紧张听到旁边吴天逼逼叨叨的骂道:“靠!司令,你又特么咒我?”
  “老宋我们年纪都大了,让年轻人去试飞怎么样?”,吴天还是不放心开口。
  “去去去,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说完宋应星毅然的走向一代机。

  吴天没好气的骂道:“老宋真狗,特么的想成为成功飞天第一人就想呗,你特么不说我也知道!”
  吴天和众多军队高层在观看台上目不转睛的盯着宋应星上了飞机,随后飞机在跑道上带着沉重的轰鸣声起飞。
  “司令......你看飞啦飞啦”,一名老师长在一旁手舞足蹈的喊着。
  吴天开口骂道:“握草,狗二娃别特娘的咋咋呼呼的,都特么的多大个人了还像以前小孩子一样!”
  看到宋应星在天空来了一个90度上升,吴天手舞足蹈的喊叫:“老宋,你特么的牛笔,真的会玩。”
  一旁的狗二娃心里吐槽:“司令你还不睡和小孩子一样还说我,切。”
  宋应星也没敢玩什么花活,中规中矩的玩了一些“难度”后就降落下来,一切正常。
  停稳后,吴天等人冲向前围着宋应星询问:“老宋感觉如何?”
  宋应星站在原地缓和好一会才开口回答:“司令,真爽...上天之后就是感觉不一样,哈哈...司令你试试不?我带你飞!”
  吴天连忙摆手拒绝:“不了不了,我特么恐高!”
  “恐高是不是恐高,就是没有安全保障自己还不想用命去玩刺激...”
  和吴天不同,狗二娃兴奋的拉着宋应星:“宋院长,带我飞飞呗,我也想上天。”
  “上你毛线!你上天了,机场的守备谁来接手?”,吴天毫不客气的替他拒绝。
  狗二娃垂头丧气的“哦”了一声,心想:“自己只是上天,又不是送死。”
  骂完狗二娃,吴天对着宋应星开口:“老宋,让大家好好检查一下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如果没有问题就开始量产。”
  “好!”,宋应星立即安排人开始对一代机检查起来,随后又让“飞行员”们再次起飞。
  直到油量基本耗尽,宋应星拿着统计的数据和吴天上了捞斯来斯离开机场去庆祝。
  之后的日子里一代机开始量产,吴天手机里也凑足了两万万亿。
  某个晚上,吴天带着张白灵来到大沽口超级大军港。
  “现在没人,你帮我看看周围有没有人会过来!”,吴天开口吩咐。
  张白灵明白然后用夜视仪不断的看向周围,吴天来到航母专用的维修船坞,把购买的福特级常规动力航空母舰放在里面,船坞里垫底的东西全部都早早准备就绪。
  做完吴天致电二虎让他们带兵二十四小时把守这个船坞。本来这里就是军事禁区,而这个船坞就是军事禁区中的禁区。
  安排好一切,吴天和张白灵坐上捞斯来斯返回京城,有了“高速公路”回去不用花多长时间。
  车内张白灵轻声细语的询问吴天:“老公,你说那个那么大那么大的船是什么东西?”
  打瞌睡的吴天没精神说话,“不是什么东西,反正是好东西!女人不要问那么多”
  “好啊,看我晚上怎么收拾你!”,张白灵不怀好意的看着吴天说。
  打瞌睡的吴天不以为然,他不知道女人30狼40虎,坐XX上X吸X,回到家后就深深体会到什么叫“凶残”。
  华夏二十一年(1654年)八月一日吴天再次来到大沽口超级军港,正式成立了华夏帝国第一支航母舰队。
  要不是舰载机还没完成,吴天高低也要乘坐不会驾驶的航母去海上浪一圈。

(https://www.biquya.net/id120594/56792912.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net